麵包無需與政治沾染,做生意歸做生意,政治歸政治才是上策。
吳寶春麵包店近日在上海開幕,未料不到三天吳寶春被中國網友冠上台獨字眼,聲稱吳寶春在過去曾說:「大陸市場雖有13億,但全世界有70多億,不會把眼光只看在大陸」,此話不但被中國媒體與網民片面解讀成「台獨言論」,全中國甚至發起抵制吳寶春的麵包店,不讓擁有台獨思維的台灣老闆在中國做生意。為平息風波,吳寶春特地發起聲明,澄清自身為中國台灣人,並支持九二共識等一系列「友中」的言論,才暫時平息中國的怒火。
類似台灣人開的企業或產品遭受中國人民扣帽子的行為已非首次,在總統蔡英文過境美國時,特地前往台灣人經營的85度c咖啡店時,在中國經營的分店馬上遭受中國以「台獨」字樣羞辱,並揚言抵制政治不正確的台灣企業,雖後來85度c也馬上澄清自身的政治立場,但對於台灣而言,中國一系列的行徑已傷害台灣人的情感,不利於雙方之間的互動。
本文始終認為,任何的兩岸互動,無論是政治性質或是經濟活動,不應將「政治元素」納入,同樣的中國企業投資台灣,作者也尚無看見台灣人對於中國企業進行言論抵制或毀謗,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社會,無論何種意識形態台灣皆以包容異己的態度面對,與中國網民的行徑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在政治學中,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家在互動時,雙方可透過經濟、社會、文化、語言等途徑溝通,但煩請注意,溝通後的結果未必使雙方融入一起,更不用說基於國家認同的政治圖騰,人民的認同才是符合民主機制,畢竟「當家做主」的原則已深入台灣心中,不因地區、疆界有所不同。
換言之,針對吳寶春事件,本文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中國民眾的不理性行為,才會釀成數以萬計的網民在網路上進行言論攻防,中國政府也必須面對一個政治現實,即便許多台灣人在中國做生意,賺錢歸賺錢,但國家認同終究會回歸理性做出最後的判斷!
作者 / 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