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民調、刻意抹黑、網路討論度、網路風向,這些於網路社群所做的另類組織戰,都將影響著當代青年的投票選擇及政治參與,而結果是否奏效可能需要大選結束才能瞭解,但卻從中可以看到國民黨另一種新型態的選戰模式。
文化霸權是指政治組織透過非直接統治模式,來進行社會控制的形式。會採用各種文化工具,對社會思想意識進行支配,並從中內化支配者的價值,藉此達到社會各方面的主導地位效果。
我們都知道臺灣現在走向數位化時代,多數青年為科技原住民,從小習慣透過社群媒體來獲得各式各樣的資訊。根據2017 年數位機會調查報告指出:我國12歲至39歲的青少年及青年,網路使用率逾 98.7%。而此可知,現代社會青年主要獲得訊息的媒介是透過網路取得,而網路訊息也是相當快速能夠取得,讓政治人物的一舉一動被媒體的鏡頭及全體人民給檢視。從上述資料印證,台灣青年對於政治參與文化及網路社群媒體,兩者是非常具有關聯性。
對此,我們瞭解青年對於媒體而言的重要性之後,我們分析「政治人物」、「媒體」、「青年」是如何透過各自的角色來形成特定的文化霸權,再讓文化霸權影響各角色的舉動,透過這些交互影響來去證明兩者關聯性。
以近日媒體討論度最高的高雄市市長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以下簡稱韓)為例。韓透過自身媒體聲量,企圖使用特定的文化工具讓青年的思想意識有所改變。舉例來說:韓之所以能夠於一夕之間的爆紅,除了是媒體大量報導炒作之外。韓也從中灌輸特定價值給網路受眾,如:韓於市長登記日當日發文講述:「我保證,與時俱進的基礎建設、沒有圍牆的經濟發展,絕對是我努力的方向與決心,一定讓現在又老又窮、又汙染又淹水的高雄,變成亞洲最高調的城市」這樣的言論之中,可以看出韓直接去包裝了自我主觀意識,讓這個自己主觀的意識,透過媒體報導及宣導成為部分民眾(較多則是單純透過網路接受訊息的青年,且因為青年沒有前後對造組可以相比)相信的事實,也就是「高雄現在又老又窮、又汙染、又淹水」,這個概念是韓想形塑的文化霸權。
而從這樣的言論,讓韓聲名大噪,除了引發批評之外,也讓潛在支持者願意表態。也因此只要有韓的網路新聞出現,就有大量支持者聲音,及青年返鄉投票的聲浪。讓青年選民接受到的資訊是具有高度支持度且有機會翻轉現有政治結構。
這是很典型的案例,透過自身價值傳遞給選民,並透過媒體的宣傳成為高曝光度之話題,再給予影片包裝,即成為具合理性的論述(而這個論述,不需提出任何數據,只用候選人的感覺認知去做判斷),然而這個霸權模式是透過候選人個人魅力加上媒體包裝去營造。
除此之外,我們也清楚臺灣媒體多數具有自我意識形態,媒體可以透過自身話語權來進行風向的帶領選民的選擇。例如:中天新聞 報導「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人氣居高不下,根據中時旺旺最新民調顯示,韓國瑜以45.3%的支持度超越陳其邁的36.2%」。進一步來說,只要於任何搜尋平台打關鍵字「韓國瑜 民調」跑出來的新聞清一色為「奇摩新聞、中時電子報、今日新聞、東森新聞」等偏藍媒體,而只要後面打上自由時報,多數跑出來的則是韓的陪睡說,而找不到相關民調。
由此可以明顯看出,各家媒體有著自身意識形態時,就會透過自聲的話語權來達到文化霸權的效果,而這樣的風向,則包含著許多的假民調、刻意抹黑。
上述的每一個環節,假民調、刻意抹黑、網路討論度、網路風向,這些於網路社群所做的另類組織戰,都將影響著當代青年的投票選擇及政治參與,而結果是否奏效可能需要大選結束才能瞭解,但卻從中可以看到國民黨另一種新型態的選戰模式。
作者 /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