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2018的地方大選在即,國民黨山頭競合越發激烈,而2018、2020的選舉結果,不只決定國民黨的氣運能延續多久,更會是台灣往後十數年政黨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因。
國民黨中央的幾大勢力正在變化,不同山頭變得更加自行其是。正在發生的種種改變成因相當複雜,包括國家地位(從『正統中國自居』到『以台灣為國家範圍』)與政黨政治環境(中共的統戰、民進黨的競爭)的改變都影響了國民黨。如今「黨產查禁」對選舉的直接衝擊,更是加強了這個趨勢。
昔日黨國「最高領袖」制度的成立與消亡(1950s-1990s)
國民黨中央向來山頭林立,但是模式與民進黨「黨外大聯盟」式的派系政治不同。從國民黨的發展史看來,渡海來台以前各路軍閥與黨機器內部嚴重的派系傾軋,在各派系脫離原本地盤來台後,於1950年代初期被手握軍隊的蔣介石徹底整頓過。整頓的結果是黨國體制貫徹國家上下,由軍事強人蔣介石位於體制頂點進行獨裁。
但是兩蔣時代的最高領袖強人領導,到了蔣經國晚期已經於國民黨內再度形成派閥對立,黨政軍情治幾個不同系統的權力者之間矛盾深厚,在李登輝時期爆發出來,爾後才有國民黨主流派與非主流派之爭。最後李登輝壓下非主流派,成為不那麼獨裁、但仍能命令整個國家機器的「小強人」。
但也因為民主化啟動,國民黨黨主席對於國家機器的控制力不斷下降,李登輝卸任總統以後,國民黨因為失去中央執政權,黨國最高領袖自此成為過去式。而國民黨內部派閥雖然沒有進化成割據一方、人際網絡綿延的派系勢力,但仍有幾座政治資本雄厚的內部山頭。李煥、郝伯村、宋楚瑜這些威權時代黨政軍情治不同系統演化而來的派閥,在民主選舉與中央化的地方勢力結合,馬英九時代以後形成馬吳郝朱連幾大勢力,另有勢力遍布全國的王金平,以及散兵型的黃復興黨部。
政黨輪替後規模快速萎縮的黨內派閥(2000-2018)
雖然這些山頭當年伺機鬥走李登輝,但卻因為失去中央執政權八年,使得黨國體制與旗下的侍從恩庇網絡受到嚴重破壞,山頭缺乏自成龐大派系的資源而無法擴大規模;即使一度有親民黨、新黨自立門戶,也很快就泡沫化。擁有黨產控制權與司法資源的黨主席仍然能夠號令全黨。
到2014年與2016年以後,國民黨不僅再度接連丟失大片地方與中央的執政權力,某些山頭甚至失去兩岸買辦的特權,接著又發生黨產查禁。但因為昔時的黨國結構牽連甚廣,儘管蔡政府上台後國民黨帳面上兩百多億的黨產受到查封,黨國時代的特權商人資產,或者轉移自私人名下的黨產,至今仍是國民黨候選人的重要支柱,而這類資金幾乎難以追查。
此時的國民黨中央,已經從黨政軍派閥、政治山頭,演化成握有資源者的頭人政治。包括黨主席在內,這些頭人頂多只有幾屆行政資源,加上過去累積的私人名利,無法藉由龐大黨產與產業特許權養人,旗下勢力規模不斷萎縮。黨主席無法用黨產節制山頭,也只能任憑這些政治大老各自努力。
沒有黨產的國民黨政商網絡將會如何發展?
然而在國民黨招牌褪色之後,黨員們基於什麼理由要繼續留下?例如徐巧芯在黨內外屢屢受到抨擊,又沒有黨產奧援,為何要留在國民黨?這是因為徐巧芯的政治資本離不開國民黨的正統中國意識形態,而且國民黨招牌底下的司法資源與人脈仍然龐大。
但徐巧芯已經不像過去新人倚靠黨組織的栽培,她主要的支持來自馬英九系統。作為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她有許多曝光與汲取政治資本的機會。馬英九旗下的各類單位,包括長風基金會、馬英九基金會以及其他基金會,在他卸任這兩年來都持續發展,利用組織聯繫要人、管理資金、營造公關形象。透過有給職進行平日的職務操練與議題研究,可以鍛鍊徐巧芯等子弟兵。
除了馬英九系統,其他國民黨中央的政治山頭,也在發展自己的組織或者兩岸私人管道,持續聯繫地方要角與商界大老。連家就是最典型的政商大族,密集往返兩岸,也持續狙擊重要的公司。另外馬政府時代的行政院長如張善政、陳冲的動向也很值得注意。張善政以無黨自居,但這次選舉替丁守中為首的藍營各方輔選,政治盤算尚未明朗;陳冲透過新世代金融基金會運籌帷幄,與金融大鱷蔡有才或大型建商林成海等富商互通有無。
國民黨失去黨國體制的最高領袖,又沒有黨產可以控制選情,山頭各自努力擴張私人地盤的傾向越來越明顯。有些接受了紅色資金而形成新的兩岸買辦,有些自成一格不甩黨中央,有些則可能脫離選舉專以聚斂財富為目的。無論哪種,這些國民黨山頭的權力與財富,仍然建立在黨國遺留的政商網絡,因此國民黨的招牌仍然會存續,這些山頭與附屬勢力也會不斷地挑起反撲。
國民黨中央山頭力量的聚散,關係到意識形態、金流、司法資源、人脈等政治資本的變動,連帶影響附隨組織與掛牌的地方派系之態度。眼看2018的地方大選在即,國民黨山頭競合越發激烈,而2018、2020的選舉結果,不只決定國民黨的氣運能延續多久,更會是台灣往後十數年政黨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因。
作者 / 林宇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