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醫學的安全前提之下,向先進國家的標準看齊,實在無須杞人憂天。這項政策一來可以舒緩血荒,二來又能協助同志去汙名,三來又可以增進人們對愛滋防治的知識。
日前衛服部研議要放寬男男性行為者捐血禁令,從終身不得捐血改為「五年內有性行為者」暫緩捐血(連結),原是一項國血國用,且跟國際相比安全無虞的良善政策,卻因遭到許多不明就裡的民眾反對而決定暫緩。
衛服部從醫療、科學的觀點出發,要改進過時的政策,卻仍遭到部分民眾對疾病的不了解和恐慌所影響,實在相當可惜。由於長久以來部分媒體的炒作,導致人們將同志與愛滋畫上等號,但其實傳染關鍵在於不安全性行為,而非性傾向。例如不久前的女性性工作者被發現得到愛滋病的新聞,就清楚證明了愛滋病是異性性行為者也有可能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透過教育和衛生宣導等方式,提升人們使用保險套等安全性行為的觀念,而不是一味反對排斥和汙名化。這樣不僅會讓有風險者不敢接受檢驗,更容易造成防疫漏洞。
回到捐血安全本身,根據衛服部的說明以及相關媒體報導,目前台灣採用的驗血技術相當進步:自2013年全面實施核酸擴大試驗(NAT)後,檢驗空窗期已縮短到11天。此外國際間早已放寬對於男男性行為者的捐血條件,包括英國、澳洲、美國、法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均規定,只要12個月內無男性間性行為即可捐血。
既然這些已開發先進國家都實施一年內無男性性行為即可捐血,那衛服部的「五年」不是已經相對安全了許多嗎?這種為反對而反對的心態相當不可取。這並非標新立異,而是在科學、醫學的安全前提之下,向先進國家的標準看齊,實在無須杞人憂天。這項政策一來可以舒緩血荒,二來又能協助同志去汙名,三來又可以增進人們對愛滋防治的知識等等。如此一舉多得的好政策,希望反對方能夠秉持理智,以客觀的態度來討論。如此,才是對各方都有利的。
作者 / 向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