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迫退出聯合國前,台灣代表中國,也使用了中國每年的移民配額。退出後,勢必將與中國共分配額。
作者 / 不默
看了林士清先生「籍貫地的迷惘」後,不禁讓我再度想起1980年代後期那段更改過程的往事。
將身份証中籍貫/祖籍欄改成出生地,是在1990年。事實上,將籍貫改成出生地,在此之前,已討論很久,卻一直無法成案。主要癥結,在於外省族群,尤其高階外省人(權力掌控者)的反對。
轉機的出現,是在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後。台灣的人民,在思考未來時,才開始真正意識到與外省族群如何融合的問題。和我年齡差不多的不同族群朋友,應該都還記得當時的討論。為了讓下一代的小孩,不再有省籍之分,應該取消籍貫而改成出生地的建議,逐漸被提起。只是,在當時仍以外省族群為主的戒嚴時期,族群議題,是一個嚴重的禁忌。雖然反對的人不多,也有減少趨勢,只是依然上不了討論的枱面。
真正使這個政策急速翻轉,且快速實施的,並不是現在所提到的所謂促進族群和諧,而是美國移民法規的改變。在被迫退出聯合國前,台灣代表中國,也使用了中國每年的移民配額。退出後,勢必將與中國共分配額。試想,以1300萬人和10億人共分,你分得到?
最先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的,是在美國的台灣人(本省人)。於是,在美的絕大多數台灣人,開始以FAPA為主,從事大規模、不斷的遊説。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爭取到台灣人得以和中國人並列,同時,享有與其他國家一樣,每年二萬五千名的配額。
此時,那些已在美或希望移民美國的外省族群,尤其是高階外省人和他們的子弟,才突然發現他們深陷困境。因為,身份証登錄的籍貫中國,竟讓他們被排出台灣名額,而必需與中國人搶配額。只要看看八0年代後期,在美外省族群不斷要求更改身份証上的中國籍貫或要求出具証明証明自己出生在台灣,即不難理解為何長期糾纏不清的籍貫爭論,會在一夕之間,更改為出生地的原因了。
我提起這段過程,只是希望年輕人能夠瞭解事實的真相,並無批評任何個人或族群的意思。因為,出生在台灣的任何人,不論祖籍,均已被歸到台灣人了。我想強調的是,籍貫改出生地,說穿了,只不過是被迫「無心挿柳」的典型例子而已。
當我看到2013年10月某電視台的民調顯示,在台灣人和中國人二選一中,已降至13%的人自認自己為中國人時,我看到了當年的無心柳,現在卻已正在成蔭了。畢竟,出生地所包含的意義,實遠遠大於籍貫或祖居地。因為,除了家人外,你還擁有和朋友在成長過程中値得珍惜的各種共同記憶。
這是一個假文章…真是非常假…真是不要臉的假..
根本沒有人會帶隊振臂高呼愛國口號「蔣總統萬歲!」
早,晚點名根本不會喊”蔣總統”…
我現在才知道新公民會議是一個造假天堂.
說謊啊 ?
籍貫又不是戶籍地,人家看護照又不是看籍貫。
只有我們才講籍貫,其他國家哪講這個 ?
你想台獨就去搞台獨,說那麼多謊話幹嘛?
況且都要移民了,都不當我們國民了,我們幹嘛要為你著想?
為了讓你移民方便,所以我們得要台獨?
就是因為他們要「申請」美國護照,在審核時,才要寫出生地,以便決定適用台灣配額或中國配頟。二者難易度,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