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八十塊錢,卻能作一百塊事情就是本事,但台灣地方首長通常本事不大,幾乎都是花一百塊錢以上,才能勉強作一百塊的事情,導致地方政府舉債累累。
地方政府的舉債問題,其實非常困擾著台灣地方自治的發展,尤其每當面臨選舉的時候,各黨各派候選人積極提出各項政見討好選民,卻少有候選人提出減少政府債務的實際作法,選民投票時也忽略舉債是由全民負擔的問題,最後讓地方政府舉債問題無解。柯文哲市長在三年多來台北市政的優劣不同,各界都有不同的評價,市政表現不佳確實也衝擊著柯P連任之路。
不過,最近台北市政府發出新聞稿,指出台北市政府債務未償還餘額,已從剛上任時的 1,468.67 億元,下降至 1,078 億元,柯文哲首任的台北市長任期減債執行力一流,很有可能讓台北市脫離千億債務俱樂部,讓筆者眼睛為之一亮,默默想對柯P說一聲讚!
當地方首長常愛砲打中央,高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從財政績效來看卻不是巧婦。花一百塊錢,作一百塊的事情是基本款;花八十塊錢,卻能作一百塊事情就是本事,但台灣地方首長通常本事不大,幾乎都是花一百塊錢以上,才能勉強作一百塊的事情,導致地方政府舉債累累。事實上,找出「2017年台灣縣市政府負債表」來比對,若從人均債務作為因變項來看,尤其高雄市人均債務超過92,700新台幣、苗栗縣人均債務超過70,000新台幣,而宜蘭縣、台北市、新北市、新竹縣、雲林縣、嘉義縣、花蓮縣等,人均債務也超過35,000新台幣,地方政府在個人單位的舉債支出,恐怕還超過一般市民或現民的年均所得,簡直是不可思議!
地方政府在財政支出上,向來不重視開源節流,筆者可歸納三個財政制度缺陷的原因:
首先,地方政府財政向來不是獨立運作(封閉性),而是與中央財政掛勾一起(開放性),無法培養地方政府對財政政策的積極性和獨立性。
其次,台灣的中央與地方制度舉世無雙,地方可用選票抵制中央,但中央可用鈔票介入地方,地方政府倘若與中央政府黨派不一致,地方政府通常對中央政府在區域經濟政策或財政分配上有偏袒的心理因素,即便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為同一政黨,也會出現黨同閥異的競爭作用。
第三,財稅主要收益都被中央囊括,地方稅收包含地價稅、田賦、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契稅、使用牌照稅、印花稅與娛樂稅等收益有限,非直轄市地方政府常有無米之炊的感嘆。
此外,政治因素讓上述三個財政制度缺陷更加放大,地方選舉週期的影響,地方首長與民代的選舉確實象徵住民自決及地方自治之意,但選舉過程也出現福利支出增加的趨勢,常見地方政府放煙花等活動支出攀升,也讓地方政府對於舉債警戒,往往心不在焉。台灣也僅有兩個地方政府(新北市與台中市),可稍微對地方舉債可放鬆警戒吃點老本,因為這兩個地方政府可償債額高居全國第一及第二。因為兩地在2010年尚未升格為直轄市之前,工商縣市的地位確實累積不少家產,但兩地升格為直轄市後,為追求直轄市地位的發展規模,舉債幅度也大幅提昇。
筆者有感於經濟選民其實早對地方政府舉債有所疑慮,畢竟舉債之後的選舉利益由政客享受,但舉債負面效果卻是選民所負擔,柯P三年多市長任期減少台北市政府債務,對其他舉債累累的地方政府有示範作用,經濟選民當然也期待類似柯P這種非典型政治人物,繼續連任台北市長,為日後變革中央作出準備。
作者 / 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