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基層及綠營支持者會如此沸反盈天,反對再禮讓柯,正是因為他們嗅出了「亡」的氣息。
儘管民進黨基層及綠營支持者一片沸反盈天,反對再禮讓柯文哲,各界卻見民進黨中央仍首鼠兩端,試圖以拖待變。問題是,在客觀形勢大變,民心及基層黨意和黨中央漸行漸遠之際,黨中央還有以拖待變的本錢,還「敢」逆勢而行,再禮讓柯文哲嗎?
最新的消息是民進黨選對會從五月七日開始啓動黨內徴詢,要在一週後才根據各方意見,決定是否禮讓柯。這表示黨中央不相信基層意見,要「眼見為憑」、「當面問清」(形同留下案底),拖延到「最後關頭」,再把不禮讓柯的責任推給基層。這是典型的「蔡氏風格」!
就像五月初選對會召開前一天,四位選對會要角也是啣蔡英文之命先密會柯文哲,「以禮相勸」(以便禮讓),要對柯做到「苦口婆心」、「仁至義盡」。柯文哲說,這次密會完全沒有告知不禮讓,只是交換一下意見。可見民進黨中央還是傾向禮讓,如同當年對日抗戰蔣介石的「和平(即禮讓國土)未到完全絕望絕不放棄和平」一樣!
蔡英文對柯如此「苦口婆心」、「仁至義盡」,那柯有沒有一點「盛情難卻」、「頑石點頭」呢?完全沒有!五月六日記者問他是否還認為綠營是「盟友」,他說「從盟友到敵人,中間還有很多關鍵的光譜」,意思就是不是盟友。記者問他是否仍自稱「墨綠」,他說「比藍綠更重要的是黑白,比統獨更重要的是是非」,意思就是他已不自稱墨綠。
關於他和選對會密會內容,他三日更回答記者說「對方告訴他壓力很大(夾在蔡英文與基層之間),但他沒有預設立場(也就是他不因同情對方壓力而改變既有立場)」;記者問他是否後悔過去批評民進黨的言行,他直言「沒什麼好後悔的」。呂秀蓮在跨黨派電視辯論會中也說,她曾問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還是一個國家的一個地方,柯不回答。更不用說柯崇拜毛澤東也崇敬蔣介石,拒絕處理蔣銅像的轉型正義問題;同時他直指教育部的「拔管」是白痴決策。
柯文哲長期以來的言行,綠營支持者都嘖有煩言,民進黨基層更無法忍受。為什麼獨獨蔡英文能忍受,蔡周邊親信還以民進黨自提市長人選「恐怕落到第三名」恐嚇全黨?原因在於蔡的連任優先於一切。蔡把禮讓柯理解成最有利於民進黨2018選舉,她周邊的「弄臣」再替她修飾,得出「不禮讓柯對民進黨全國有不利外溢效應」、「民進黨台北市長恐怕落到第三名」、「民進黨當前最大敵人仍是國民黨」等助柯結論。
事實上,在選情緊繃、三方皆提出候選人(包括趙少康、王建煊)的歷次台北市長選舉中,民進黨從未有「落到第三名」的記錄。蔡及其周邊人士會得出這個「石破天驚」結論,太一廂情願了!何況中央現在是民進黨「完全執政」,不只與2014民進黨「一無所有」及「禮讓並無損失」不同,而且競賽資源遠比在野的國民黨豐厚!全世界有「完全執政」的執政黨把自己低估、矮化成最後一名,「長他人志氣 ,滅自己威風」到這般地步的嗎?
這是只有「黨國」信徒或「順民」(二者都極度患得患失,前者不擇手段保護黨國,後者不顧羞恥求取富貴)才有的心態。基本上,「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的黨外及初期反威權反専制的民進黨,都無這種心態。蔡英文喜歡「老藍男」如林全、李大維,她又自稱「順民」,在她周邊自然會匯聚不具黨外及初期民進黨精神的人,也就是這種心態的人。借用荀子的話,她喜歡「用徒」(用弄臣)。而荀子已說過:「用師(有真正國師遠見的人)則王,用友(直臣、諍臣)則霸,用徒(弄臣、佞臣)則亡。」
民進黨基層及綠營支持者會如此沸反盈天,反對再禮讓柯,正是因為他們嗅出了「亡」的氣息。綠營支持者大多持「再禮讓柯,就不投票或改投第三黨」的決心(我遇到的不少幾十年挺綠的支持者,都是這兩類心態,並大多已「寒心透頂」,除非民進黨不禮讓柯,否則絕不改變),而且認為必須民進黨自提人選,柯面對選票流失危機,才會轉而搶攻藍色票源,對民進黨候選人反而有利(綠營支持者才會集中票源)。
至於民進黨基層堅持「沒有禮讓柯的空間」、「黨中央至今不明確的說法,已造成基層分裂,而且這種過度算計的說法,根本難以說服支持者」,其政治智慧及見解更超過蔡及她周邊一干弄臣。唯一待商榷的是,民進黨幾乎眾口一辭呼籲「提名最強棒」。誰是最強棒?為什麼一定要最強棒?黨外及民進黨過去提名縣市長,有最強棒之說嗎?
成為全國最強縣長及民進黨最強省長候選人的陳定南,當年第一次選縣長,其實是「最弱棒」。其他很多黨外候選人也莫不如此。如今民進黨身為執政黨,治國需才孔急,讓無要職在身的最強棒蘇貞昌選新北市長還情有可原,讓有要職在身的賴清德、陳菊去選台北市長,民進黨究竟有沒有把治國及人民大事放在心上?一個執政黨可以「不務政業,只管選舉」嗎?人民值得支持一個「不務正業」的執政黨嗎?
有朝氣、夠格的執政黨,絕對是「不患得患失」、「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的。民進黨高層現在恰恰是患得患失,如同當年黨外批評「捏怕死,放怕飛」的國民黨心態。齊克果有一本書《致死之病》,說絕望是致死之病,例如一個不堪大任的人穾然被交付一個大任,他絕望了!甚至絕望到中風狂走、無疾而死!同理,身為「完全執政」的執政黨,民進黨高層竟然懼怕區區一個柯文哲,怕到要再次禮讓他、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憂慮自己落到「第三名」,這也是「致死之病」!是「政治絕望」的極端例子!有這種病就不配當民主國家執政黨!
還有一個不論執政或在野政黨都必須警惕的教訓,就是沒有必要的及對己不利的禮讓,都會讓自己「機會愈做愈小,道路愈走愈窄」,如同「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一樣。這在支配社會發展的人文法則上稱做「馬太效應」(因該法則出自《馬太福音》)。它與「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三大定律同等著名。
「馬太效應」是指「贏家通吃」及「你一旦失去(或缺乏),你會失去(及缺乏)更多」。越有名(有錢)的人,名(財)會越追隨及加諸他;越自動缺席的一方,會越成為弱者。民進黨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缺席北市長選舉,距離北市長位子也會越來越遠,以至市議員席位跟著愈選愈少。
看到以上赤祼裸血淋淋的民意、基層黨意及社會人文法則,民進黨高層還「敢」禮讓柯文哲嗎?
作者 / 孫慶餘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