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屬於「插管」還是「拔管」,那種唯顏色論、唯統獨論的態度,都需要根管治療一下了。
臺大校長遴選一案,風波越演越烈,「拔管」與「插管」兩派相持不下,誰也不服誰。為了展現抗議決心,「插管」派號召人馬,準備在五月四日走上街頭,並名之為「新五四運動」,日前臺大中文系已經發布聲明公開支持了。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拔管」為什麼會扯到五四運動?廣義來看,五四運動就是所謂的新文化運動,是從1915年到1926年間,知識份子反思傳統文化並試圖追隨「德先生」(即民主,Democracy)和「賽先生」(即科學,Science)的嘗試。從這個角度來看,「拔管」似乎跟五四沒什麼直接關係。
但狹義來看,五四運動專指1919年5月4日的大規模遊行,這是為了抗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和會,列強欲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以及北洋政府對此事的默許態度。這是一場政治運動,當時最著名的口號之一是「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從這個角度來看,「拔管」派就有些故事可說了。首先,當時的遊行總指揮,就讀於北京大學的傅斯年,日後擔任過臺灣大學的校長。傅斯年力主大學自治,當警方因故想要逮捕學生時,曾有過「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的名言,雖然他擔任校長不到兩年的時間就病逝,卻仍為學生所推崇備至。於是,「繼承傅校長遺志」之類的口號,自然是喊得理直氣壯了。
其次,這場抗議不僅阻止了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更迫使當時的總統徐世昌,以及親日官員如曹汝霖、章宗祥等人辭職,是大學引領社會輿論,對抗政權胡作非為的極佳範例。套用到今時今日的情境,正顯得道理是站在「插管」這邊,突顯出「拔管」的不公不義。
其三,無論是從政治或文化的角度看,五四運動對於中國的現代化都有極為深遠的正面影響。借用這個名號,多少也替己方壯了不少聲威,尤其五月四日也近在眼前,時間點正好。
有趣的是,中共也把五四運動當成政治符號來搞,而且有計畫、有系統地多了。在五四中起到重大作用的《新青年》雜誌,正是由共產主義支持者陳獨秀所創辦(雖然日後毛澤東並未善待他),在意識型態上有著先天優勢,所以中共特地把五月四日定為青年節。除此之外,北京大學也特地把校慶改到5月4號,每年都舉辦慶典並廣為宣傳。
從2015年時,中國各地舉行的一連串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活動可知,中共官方刻意要把自己塑造成五四精神的推動者與繼承者,也同意某種「中國式民主」,據此來加強自身的政權正當性。在5月2日時,為了表示支持北京大學校慶,習近平還特地前往視察。如今「插管」派搞了這麼一個「新五四運動」,真不知該不該說是遙相呼應。
「插管」派說要維護大學自治,「拔管」派則說不要拿大學自治當護身符(賴清德語),這之中究竟孰是孰非,恐怕辯上個幾天幾夜也難搞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屬於「插管」還是「拔管」,那種唯顏色論、唯統獨論的態度,都需要根管治療一下了。
作者 / 企鵝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