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打造培育獨角獸公司的新創環境,大家生活在公平的制度環境,相信對創新及美好未來的追求,獨角獸公司自然孕育而生。
按TechCrunch於2016年12月發佈全球獨角獸公司的報告,將獨角獸的標準訂為創辦不超過十年且估值超過10 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全球共計有252家獨角獸企業,分布在全球 23 個國家。從國家分布來看,美國獨角獸公司為 137 家,中國獨角獸公司為 63 家,英國獨角獸公司為 10 家,印度獨角獸公司為9家、德國獨角獸公司為 5 家,韓國、新加坡、以色列分別為 3 家,法國、加拿大、阿聯分別為 2 家。
中國市場所孕育的獨角獸比較耐人尋味,主要棲息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一帶,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智慧型硬體、交通出行等領域,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平台型企業,大力扶植旗下獨角獸公司來拉幫節派,也令市場質疑中國的獨角獸是否貨真價實?或者,成為撈金拼上市的陷阱。
中國的獨角獸發展的官商聯合模式,其實不適宜台灣所仿效,倒是瑞典有兩家超級獨角獸企業值得參考,包含:以正版串流媒體音樂服務起家的 Spotify,以及移動在線支付平台的Klarna。更細緻而言,瑞典的新創企業,通常依靠大型的組織提供所需的技術和人才,開放式創新得以讓國家創新體系得到施展的空間,營造高品質的公共財乃瑞典孕育獨角獸的關鍵,頗值得台灣產官學研參照。
瑞典在上世紀九零年代也面臨經濟衰退與金融危機,瑞典政府選擇小政府-大市場的改革思維,公共事業單位不再壟斷市場。1993年瑞典國會通過「競爭法」的法案,明確限制大併購及反競爭行為,加上更公平的稅制改革機制,創業者和投資者享有很大的租稅優惠,相應的稅率要低得多,此外,背後的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仍能撐得起創業失敗的風險。
共享經濟通過挖掘閒置資源的經濟價值,改變消費者行為,竟然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而平台經濟逐漸成為顛覆傳統經濟模式,而優良的制度環境才是新創產業發揮的原因,獨角獸奔騰而出才是結果。政府近年來大力扶植新創產業,獨角獸公司似乎成為檢視新創政策績效的指標。
然而,獨角獸公司要達到10億美金市值的指標,需要在用戶量多、消費頻率高、消費利潤大等條件下創造,若無打入海外市場的把握,單靠台灣市場規模來企求閉門造車的獨角獸,簡直是天方夜譚。此外,缺乏明確便利的金融交易機制缺,導致網路金流難以串接,無法有效形成人與人之間的交易,亦為台灣發展獨角獸的致命傷。
國內產官學研不需要過度迷戀獨角獸,獨角獸公司也不需要當成新創政策成敗的指標,筆者認可以換個角度思考,致力於打造培育獨角獸公司的新創環境,大家生活在公平的制度環境,相信對創新及美好未來的追求,獨角獸公司自然孕育而生。
作者 / 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