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受教權,正被一群利欲薰心、毫無教育理念的辦學者所犧牲。
因積欠教師薪資、強迫學生轉學,今年2月,亞太創意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亞太學院)校方向教育部承諾:一、過年前全數償還欠薪;二、開足學生專業選修課程。但新學期開始,兩大承諾全部跳票,而教育部僅對亞太學院開罰10萬。校方的漠視與教育部的輕罰,讓亞太師生憤而至教育部抗議。亞太學生指出校方不僅浪費他們的時間與金錢,而且轉學後必須面臨學分抵免難題。亞太學生更指控校方連轉學考的費用都不願承擔。[1]
2016年7月,怡盛集團董事長黃平璋接任亞太學院董事會董事長,財團正式跨足教育業。怡盛集團事業遍及兩岸、東南亞,媒體甚至以豪宅門神形容該集團。當時怡盛集團信誓旦旦說要讓亞太學院成為亞洲前三名的技職學校,允諾補足校方積欠的研究費,讓教師深感財團有心辦學。然而,不到一年,日間部註冊率從45%降至2%,停招系所更是驟增,引發師生惶恐。[2]即使亞太學院未面臨停招命運,但欠薪、惡意關系倒所、強迫學生轉學或轉系等負面新聞,已重創亞太學院的形象。
亞太學生形容現今學校像空城,應有的教育環境闕如,學生餐廳是關閉的,也沒有開放實習空間來教學,而且用學科方式代替術科教學,校方完全忽視學生的受教權。[3] 對於亞太學生提出的受教權,筆者心有戚戚焉。在廣設大學、少子化的時代,私校無不各施奇招,或者提供高額助學金,或者以畢業即就業、起薪高、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等亮麗口號,只為了吸引學生。但口號背後,卻是重重謊言。
學校為老師安排一連串招生活動,除了入班宣導、招生博覽會,還有電訪、家訪、校外學生來校參訪導覽解說、以Line或臉書輔導有入學意願的學子等數不勝數之招生策略,就算是教師參加校外畢業典禮與運動會,也僅是為了增加學校的曝光率。少子化像洪流般迅雷不及掩耳地衝擊私校,一方面讓私校時刻具有憂患意識,努力招生以力抗少子化困境;另一方面,這股洪流也淹沒辦學者與教學者的理智。短視近利是這股洪流的產物。招生花招百出,各校間更像諜對諜,深怕同質性的敵對學校會搶了自己的生源。
「數位講桌的電腦壞了!」、「麥克風壞了!」學生嚷著。一開學,教室的數位講桌就有二分之一不能用。看著台下一張張潔淨稚嫩的臉龐,筆者不禁思考當初對學校懷抱理想的學子,如果知道他們以後置身的學習環境是這樣,還願意選擇這所學校嗎?當老師好不容易找到可用的教室時,學校單位卻像局外人似地要老師上簽呈,當各級主管同意後,才能更換教室。什麼時候,學校單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師生需要良好的教學環境,倘若開學前能把所有教學設備處理好,不是更能創造一個愉悅、有效率的學習環境?
當學生在課堂或Line群組公然辱罵同學時,老師怎能視若無睹,將霸凌包裝成不公不義之事必須說出來而不加以勸阻?倘若老師沒有道德是非的判斷與承擔責任的勇氣,又怎能保護學生免於被霸凌及其受教權?少子化的衝擊確實腐蝕教育者的心靈,因為承擔責任的後果就是被投訴。然而,台灣的未來在這群年輕人身上,他們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與專業知識優劣將毫不留情地形塑台灣的前景。在台灣,10個大學生中就有7個就讀私校。由於私校承擔全台高等教育的大部份責任,故,私校師肩負的責任就更為重大。
誠如管仲所言,教育是百年樹人的事業。既然是百年樹人,就不能急躁求利,必須腳踏實地、用心灌溉。然而,現在多少學校打著「自主學習」的口號,只為了推卸責任。校方這麼說:「因為你們已經專二了,所以可以自己決定考試日程!」以前考試日程由課務組統一安排,現在卻讓學生自己處理,省了件繁瑣事,但卻把這件事花費的時間轉嫁到學生身上。再者,倚仗「多元課程」的口號,讓原本只有三、四十個學生的班級變成六、七十個、甚至是百個學生的大班。筆者迷惑老師如何能細心指導、關懷來自不同系所的百位大學生?這樣的多元課程,說穿了就是為省下老師的鐘點費,但在省下鐘點費的同時,學生的受教權被漠視了。
學生的受教權,正被一群利欲薰心、毫無教育理念的辦學者所犧牲。筆者衷心期盼台灣高等私校辦學者能以培育人才而非營利為目標,唯有這樣的教育理念,才能將台灣帶往光明、充滿希望的前程。
作者 / 雲鶴
附註:
[1] 〈做錯什麼?逾500人被亞太逼退學〉,見《三立新聞網》,2018-03-07。[連結]
[2] 〈怡盛集團入主亞太學院 亂象一籮筐〉,見《中時電子報》,2018-03-04。[連結]
[3] 〈亞太師生控訴「我們做錯什麼」〉,見《中時電子報》,2018-03-08。[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