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婦女節是為了紀念許多婦女們的受迫與抗爭的血淚。
民視刊登了一篇新聞「女力當道!瞄準女性消費力 38婦女節折扣看這邊」[連結],當中有許多婦女節相關的促銷活動,廣告詞不少出現「歡慶婦女節」、「婦女節快樂」等字眼,甚至民間還流傳著「三月八買個清潔用品給媽媽」既消費主義又性別刻板印象的說法,像極了之前有業者因為「歡慶二二八」、「二二八快樂」遭到抨擊的事件[連結],這些都是相當令人感到遺憾的。
歷史上,婦女節是為了紀念許多婦女們的受迫與抗爭的血淚。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為上街抗爭高工時與低薪,被警方圍攻驅散,這些婦女在後來組成了第一個工會; 1908年3月8日,一萬五千名婦女在紐約市遊行,提出「麵包和玫瑰」的口號,象徵勞動權利與女性權利,要求縮工時、加薪資、女性選舉權與禁止童工等;1911年3月25日,紐約市工廠發生了「三角地大火」(Triangle Fire),一百四十名女工失去了生命;1917年3月8日,俄羅斯紡織女工舉行罷工及遊行,打著「麵包與和平」的訴求上街抗爭,反對帝國主義戰爭、沙皇制度與伴隨的飢荒問題,此舉引發了俄羅斯革命的開始,因此的臨時政府賦予女性投票權,同年蘇俄將「三八婦女節」定為國定假期。
正因為歷史中婦女運動與勞工、反戰與反封建運動密不可分,都是為了爭取自由、平等、安全與尊嚴等權利,少數族裔的婦女更同時對抗帝國主義、種族主義與性別壓迫,所以起初婦女節主要只有在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國家中,直到1975年才被聯合國訂定為「國際婦女節」。
這樣的婦女反抗精神,後來也啟發了女同志與跨性別權利運動,女人不需要仰賴男人,也不需要由男人定義,女人可以身體與經濟自主,互相幫助、自給自足、彼此相愛、定義自己,甚至很多歐美國家都紛紛有女人、同志與跨性別族群組成的公社及庇護所,立志脫離整個順性別異性戀父權私有制的宰制命運。
如果我們試圖結合社會主義女性主義(socialist feminism)與生態女性主義(eco feminism)兩者的論點,家父長制、財產私有制與人類至上主義皆為同源,男人控制了婦女、兒童、老人、多元性別、身心障礙者、少數族群、動物、土地與環境,用強暴、虐童、屠殺、物種剝削與環境破壞等,作為恐怖統治的政治迫害手段,因此主宰了整個世界生態系。
作為婦女都應該意識到,男人對婦女與世界萬物的剝削與壓迫是同時進行的。
在婦女節這個象徵反抗的節日,比起用父權資本主義的商業推銷,或是家父長制對「良家婦女」或「賢妻良母」的大肆讚揚,我們更該把重點放在關注婦女、勞工、兒童與多元性別等弱勢族群的權利,以及與婦女生命更加相關的整個生態環境保護上。
作者 / 吳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