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應該是讓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長成自己的樣子,並不是僅僅追求分數,或者盲從某些迷思而不依照自身興趣去選擇。
我們都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至理名言,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專業,好好鑽研都能闖出一片天。然而近日學測成績出爐,種種教育亂象卻又再度顯示台灣的教育心態不正確。教育應該是要讓每個人適得其所發展專長,而非一味追求考試分數。
首先是因為學測成績而遭到社會議論的六龜高中,在不同的時空、社經背景之下,怎能用同一套標準衡量所有學生?而且每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怎能僅僅以考試分數決來評判?「唯有讀書高」這種華人文化中的錯誤價值,不應該再被傳遞下去,教育應當是培養專長,而不是製造考試機器。試想,若所有人都只會念書,那這社會要怎麼運作下去?
另一頭,根據媒體報導,有學生在網路論壇上分享,一位學測考了七十一級分的同學,原本想讀理工科系,卻因為家長強逼重考醫科而痛哭。讀書是追求知識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結果卻變成「只是為了達成父母期待」的考試夢魘,這樣不是病態,什麼才是?若不能依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大學校系,念的都是不喜歡的科目,這樣後續的人生要怎麼過,一味要求分數或是追求科系迷思的台灣家長們,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不論哪個職業,都在社會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都是值得敬佩的。教育的意義應該是讓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長成自己的樣子,並不是僅僅追求分數,或者盲從某些迷思而不依照自身興趣去選擇。由衷希望,未來教育可以變成是美好的學習經驗和追求自我的過程,而不再是讓人痛苦或難過的病態。
作者 / 向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