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0年的羅馬年會的決議中,雖然接受了中華民國奧委會的會籍名稱,但是在派遣代表團時,只能以指定地區的名稱:「臺灣」參加奧運。1964年中華民國代表團在東京奧運開幕典禮手持「UNDER PROTEST」的字樣,抗議被迫使用「臺灣」作為代表隊名稱的不滿。
近來,國內有民間團體試圖推動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希望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能夠將所謂的「中華臺北隊」正名為「臺灣隊」。關於正名的運動,在1964年,東京第一次舉辦奧運的時候,當時來自臺灣的代表隊,也在嘗試正名。
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決議兩個中國奧會均可派遣選手參與墨爾本奧運,而兩隊使用的名稱分別是福爾摩沙中國(Formosa China)和北京中國(Peking China)。最後,秉持一個中國立場的北京中國代表隊退出了墨爾本奧運會。在1958年時,北京的中國奧委會更是選擇退出了國際奧委會。1959年國際奧委會在慕尼黑召開例行年會,並針對中國問題作出決議,位在臺北的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因為未能控制中國之體育,不能以該名義接受承認。於是,位在臺灣的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將會籍名字改成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後,重新申請加入國際奧委會。在1960年的羅馬年會的決議中,雖然接受了中華民國奧委會的會籍名稱,但是在派遣代表團時,只能以指定地區的名稱:「臺灣」參加奧運。這個決議也造成了奧運史上難得一見的畫面:中華民國代表團在開幕典禮手持「UNDER PROTEST」的字樣,抗議被迫使用「臺灣」作為代表隊名稱的不滿。
眼看1964東京奧運即將到來,中華民國成立了正名小組,意圖推動正名運動,將目前的代表隊名稱「Taiwan」正名成「Republic of China」或是「ROC」。在正名小組的規劃中,如果正名失敗,也有考慮不惜退出該次奧運以進行抵制。1963年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在德國舉行,在運作之下,菲律賓籍委員瓦格斯提出正名動議,執委會最後作出中華民國的代表隊可以在制服上使用「R.O.C」的字樣,但仍然只能作為臺灣地區的代表。在接下來舉行的奧委會年會中,也通過了中華民國得以在奧運服裝使用「R.O.C」字樣的議案,但是不論是開閉幕典禮的名牌或是比賽時的計分牌,仍然只能使用「TAIWAN」。1964年1月在奧地利的年會中,中華民國奧委會又再次嘗試讓「R.O.C」字樣不僅僅適用於衣服,也能夠在其他場合使用,但是都未能通過絕對半數。因此還是只能在代表隊的衣服上使用「R.O.C」。1964年10月奧運前夕的東京年會是中華民國奧委會最後的正名機會,如果還是苦無結果,那麼就只能重蹈1960年羅馬奧運的覆轍,以臺灣的名義參賽,或是選擇退出奧運。
在最後的機會中,中華民國除了安排正名小組前往日本遊說國際奧委會主席布倫達治,也再次委由菲律賓籍的瓦格斯委員提案,而正名小組更是在年會前,到日本積極遊說各國的國際奧委會委員,遞發了相關函件,請求各個委員支持正名運動。
在開幕典禮的繞場名牌上,有讓各國得以識別的英文名稱,而在英文名稱的下方,則有日文的名稱。中華民國奧委會雖然在年會前做了周全的準備,但是為了防患未然,擔心正名案沒有通過,因此還是先和負責籌辦東京奧運會的東京都知事東龍太郎協商好,一旦正名案未能通關,中華民國奧委會代表隊還是可以在開幕典禮繞場名牌上面的英文名稱「TAIWAN」下方,寫上日文漢字的「中華民国」。
在東京年會的最後一天,中華民國的正名案被提出以後,蘇聯委員以東京奧運籌備工作已經完成,而且此案並未列入議程,反對討論此案。最後,大會決議將本案保留到下次的馬德里年會討論。1964年東京奧運正名運動的最後一搏還是以失敗告終。正名小組連忙和東京奧運籌備會作聯繫,在開幕典禮的繞場名牌「TAIWAN」下面使用了日文的漢字「中華民国」。因此,在1964年東京奧運,雖然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的會籍名稱中華民國奧委會,但是其所代表的區域仍僅有臺灣。不過,因為有事先安排,因此在開幕典禮上,還是能夠看見名牌上除了英文「TAIWAN」以外,還有「中華民国」四字。這樣的結果多少讓正名運動有了些許的成果,而不至於選擇直接退出。
1964年東京奧運的正名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是2020年東京奧運的正名運動究竟能否成功?一切都還有可能。對於運動員來說,能夠參加奧運可能是一輩子的目標。如果為了名稱問題而不惜整個代表團集體退出,就像是1976年蒙特婁奧運一樣,那或許對於這些在賽場上努力的運動員來說是很不公平的。無論最後用什麼名稱參賽,希望為了奧運殿堂努力的選手們,都能夠順利安然的參加2020的東京奧運。
作者 / 王韋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