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解放軍空軍在微博首度以「繞島巡航」一詞,其戰略含意頗為耐人尋味兒,為此本文希望透過以下三點來為讀者分析,期望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緊張與增加國人必要的警覺性。
首先,從解放軍空軍近幾次的飛行演練路線來論,無論是在11月25日、12月10日或12月12日,解放軍的戰機均靠近台灣的防空識別區進行飛行/訓練任務,若以國際法來論只要對方戰機尚未進入一國領空,其能進行的任務只能以監視/伴飛為主,冷戰時期的美蘇也時常上演類似的局面,其進行方式也是以監視為主,任何的開火/驅離皆可能視為挑釁甚至導致開戰的可能,空軍的戰機透過伴飛的方式監控對方飛機的舉動,直到對方完全離開才能暫時放下戰備任務,過程中我空軍飛行員皆能冷靜以對實屬不易,值得國人讚賞。
第二,從解放軍近期的飛行任務來說,無論是戰機、預警機、轟炸機等,數量固然有增加的趨勢,但數量仍舊有限,假使造成擦槍走火,我空軍各聯隊皆有數架戰機保持全天候的緊戒任務,在接獲警告後能在3-5分鐘內起飛攔截,進行標準的接戰程序,換言之台灣的空防仍舊掌握在己方之手。
第三,中國軍機不斷在我防空識別區附近飛行,對方雖然沒有進一步挑釁,但以台灣近幾十年以來在防空飛彈/長程預警雷達的建構上,我方無論是在飛彈射程,或是資訊的判讀,均能進行掃描、嚇阻與攻擊的能力,解放軍當然了解我方空防戰力,也因此盡量以貼近台灣的防空識別區進行飛行不敢直接闖入防空識別區內。換言之台灣除了有空軍戰機可以進行攔截外,地表上有充足的飛彈進行嚇阻。
綜合以上論述,本文認為台灣固然不需成天緊張共軍的飛機繞台,然而實際上中國戰機的飛行訓練仍舊透露出一些警訊,必須在此提出。當解放軍空軍的飛機不斷飛進我方空域時,我空軍戰機的出勤率也有提高的現象,由於現有的三款戰機的服役時間平均已達15年甚至20年左右,戰機相關的零附件能否維持穩定的增補,在飛安與國家安全上能否兩全其美是國防部與空軍必須稟告國人的。
其次,從解放軍多次的飛行演練任務中,實務上本文不得不承認中國空軍已初步具備嚇阻美、日兩國的能力,特別是在跨越第一島鏈上,解放軍空軍已具有戰場轉降/編隊作戰的能力,對於未來可能的台海戰事,或是東/南海局勢,中國空軍已有能力針對美日兩國的航母打擊群、遠征空軍等機隊進行攔截。換言之,解放軍不但能以導彈穿透美、日兩國的海空封鎖,更能以戰機進行遠距精準打擊,這是美日台三方必須嚴肅以對的課題。
隨著中國空軍的戰力日益強大,台灣的空軍在訓練上、裝備的更替與情資的獲取仍能維持嚇阻中國進犯台灣的能力,但相較於上世紀台灣的空軍戰機時常貼近福建、廣東等沿海一帶進行偵巡任務,隨著中國國防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加上台灣的國防戰略早已脫離「反攻大陸」的思維,我方戰機早已不進行貼近中國的海岸線進行飛行任務,這並非怯弱,而是為因應台灣的國防戰略轉變所進行的任務轉換,在非必要的情況下空軍以防守台灣附近的空域為主,固守本島/協助海陸軍早已成為空軍近幾十年以來建軍/作戰的思維。
台灣固然不需怯戰,在必要時仍能以現有的遠距武器進行擾亂/打擊中國沿海重要的海空軍基地,全民仍必須持續了解中國的最新軍力發展,方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繼續支持國軍來捍衛台海的安全。
作者 / 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