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主要城市,業已出現共享單車過剩的局面,甚至出現新一輪的共享單車倒閉潮,倒閉業者綁架各種營運資源及用戶的押金,一時間哀鴻遍野,留給政府有關單位不好處理的政策難題。
共享單車、高鐵、支付寶及網購,被中國輿論評價為新四大發明,談到共享單車的肇始,其實帶有青年創業傳奇的勵志。2014年就讀北京大學的戴威,與薛鼎、張巳丁、於信、楊品傑等北大同學創立ofo,初衷乃使用自行車騎行旅遊,並致力解決海淀區大學校園內的出行問題。ofo選擇共享單車作為商業模型,消費者手機掃碼一刷就可借車,2015年ofo率先在北大造成轟動,北大校園校舍集中,小黃單車成為方便的代步工具。ofo發展規模壯大,完成A輪投資之後,陸續又獲得投資集團DST全球、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中信產業基金在內共投資4.5億美元,準備大展拳腳,甚至佈局美國矽谷。
與此同時,2015年在上海營運的摩拜單車也站穩腳步,並於2016年快速在北京、深圳、廣州、成都、廈門、武漢等全國佈點營運,於是ofo小黃與摩拜小橘,無論移動或停放,皆成為點綴人行道和慢車道的景觀。事實上,ofo和摩拜在商業經營內容上各擅勝場,小黃和小橘單車在智能鎖設計上,整合了GPS和通訊模組,用戶可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隨時隨地定位、預約和使用附近的摩拜單車,騎行到達目的地後,亦無需停靠在固定的停車樁上,就近停放在路邊合適的區域,關鎖立即實現電子付費結算。除了較早入局的ofo及摩拜外,2016年迄今至少有25個共享單車品牌洶湧入局,甚至包括電動自行車共享品牌,已從激烈競爭走向氾濫過剩的狀態。
共享單車立意甚佳,被稱為公共運輸系統的最後一哩路,長距離的捷運、中距離的公車及短距離的單車,構成大城市地區完整的公共交通運輸體系。不過,共享單車這一模式,曾在歐洲和北美多個城市形成巨額虧損,最終被迫關閉。探究其主因,共享單車涉整體的公共利益,而非僅個別的商業利益而已,共享單車的模式能否適應道路規劃、城市建設、公眾健康等提供支持,方為共享單車能否落地深根並得到使用者認同的關鍵。尤甚,共享單車這一模式是否適合中國大陸的市場環境,該話題一直處於爭論中,越來越多業者投入共享單車產業,導致共享單車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堆積如山或維修不善的共享單車也備受當地居民抱怨。
資本過剩的投資,使共享單車頓時成為熱門焦點,但資本退卻之際,共享單車市場能否回歸正常?目前在中國主要城市,業已出現共享單車過剩的局面,甚至出現新一輪的共享單車倒閉潮,倒閉業者綁架各種營運資源及用戶的押金,一時間哀鴻遍野,留給政府有關單位不好處理的政策難題。關於共享單車在中國大市場的決勝成敗,筆者認為關鍵有三:首先,用戶大數據的計算與應用,掌握消費者行為立於提升服務品質;其次,成本效益分析精算維持共享單車的使用良率,調動城市閒置單車資源;第三,推廣至海外市場並發展獨特的共享單車模式,得到當地消費者青睞的並非商業利益,而是公益回饋及方便使用。
作者 / 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