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部輿論盛行「線性成長」的見解,反映一種未來會更好的樂觀期待,認為中國經濟成長幾年之後會如何超日趕美等云云。
二十世紀初期,德意志帝國的強盛達到頂峰,內部瀰漫「超越英國」的論調,若非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在塞爾維亞被刺,假設歷史上沒有「塞拉耶佛事件」的發生而開啟一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帝國估計還有得玩,與英國、日本類似的君主立憲體制會被視為另一種典範。中國歷經十九大勝利召開,以及美國總統川普放低身段到了北京訪問後,中國大國崛起的論調譜出新的樂章,國內瀰漫2050年超越美國的樂觀與期待,60後、70後世代相約活出健康人生,希冀見證到2050年中國強盛的時刻。極端主義者甚至認為到了新中國建立百年之際,台灣問題也將不是問題,如果還是問題,中美必然走向開戰。
當然,計畫通常趕不上變化,誰會預料到一次世界大戰會爆發?大戰結束後還導致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等瓦解,從近代國際政治史發展來看,這四個都屬在各自的地緣政治上,都曾是意氣風發的帝國,說碎裂就碎裂!歷經一次世界大戰的百年之後,高盛羅列出所謂的金磚五國(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等蓄勢待發,大國全面崛起的渴望是金磚四國在當代國際關係中不可忽視的動能,喊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亟欲大國崛起的態勢最盛。
於是,中國亮劍,劍指美國,但實際上美國與中國的差距甚大,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入已開發國家經濟體的階段,其實路途迢迢,前景不明,而西方的反中輿論不斷唱衰中國,認為中國共產黨這個威權政體已到窮途末路。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未來三十年的發展藍圖:從2020年到2035年,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倘若在中國GDP計算裡參一點水份,中國官媒亦宣稱至2020年前,中國GDP可望正式突破8,000美元,象徵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有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不過,依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顯示中、美兩國在2016年人均GDP(2010年為基數)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國的人均GDP現為中國的7.6倍。筆者稍微把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稍微修正一下:人均GDP從8,000美元到40,000美元,美國用時約26年,日本用時約31年,中國究竟需要多久?
中國內部輿論盛行「線性成長」的見解,反映一種未來會更好的樂觀期待,認為中國經濟成長幾年之後會如何超日趕美等云云,很難避免五十步笑百步的困境。筆者也想提醒一下自己人,台灣自1990年人均GDP也突破8,000美元,2017年的人均GDP已達24,000美元,而韓國已快成為「3萬美元俱樂部」一員。
事實上,西班牙、韓國與台灣等三個經濟體在過去二十年的人均GDP比拼,實屬伯仲之間,國際貨幣基金(IMF)在2014年甚至曾經預測,台灣至2019年人均GDP會突破3萬美元,現狀來看,有些吃力!至於台灣人均GDP何時會突破4萬美元大關?台灣經濟學界沒有先進敢做這方面的長期預測!政治因素風險極大,怕被打臉機會不小。
作者 / 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