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勝文應先拿曾祖父的台灣通史一書敲敲父親的腦袋,叮囑其勿「數典忘祖」、「賣國求榮」。
今年八月底,國文領綱「文白比例」爭議爆發時,「財經專家」連勝文化身「國文老師」疾呼,如果台灣沒有適當的文言文教育,擔憂年輕人將與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歷史文化逐漸斷線,可能也無法理解許多有關台灣的歷史文獻。年輕人無法體會許多用閩南語發音,極為優美的台灣古典詩詞,因為這些詩詞大多數以文言文的方式創作。
連勝文更援引曾祖父連橫所著台灣通史序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這段話,感嘆許多年輕人不懂箇中意涵,因為這段話最適合用來形容台灣人奮鬥不懈的精神。縱使連公子搞錯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出處,將出自左傳裡的句子張冠李戴成台灣通史序中所獨有,捍衛曾祖父的心不言可喻。
十月底,教育部課審大會選出高中國文課綱15篇推薦選文,連橫的《台灣通史序》因內容涉及歧視原住民被剔除,引起連勝文不滿,怒批罪名莫須有,硬扯小英政府遂行「去中國化」的目的。
別讓勝文不開心,已經是台灣家喻戶曉的名詞,但筆者不忍勝文淪為笑柄,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文言文是一種文體,古人使用。因為受到政治干涉,僅有少數仕人或失意政客使用。由於古文字詞彙不多,加上古文官話是當官者規定的語言,民間仍以當地語言為通行語。因為文言文字詞不足,又嚴重與現實脫節,所以才會演變出後來的白話文體。
其次,台語文章不一定是文言文,舉凡台語詩詞、散文、小說、戲劇等等都是白話文體。只能說台語可寫出文言文的文章,其中又以台語吟誦更能表現出文言文的美感特色。連勝文理應堅決捍衛台語,開口說台語、推廣台語,擔憂文言文比例大減將影響台灣人欣賞台灣古典詩詞之美的說法,邏輯先後錯亂,張冠李戴。
何況,台語本來就有文字,台灣羅馬字更早在17世紀即已產生,用全世界通用的26個羅馬字母來拼寫台語時便叫做「台語字母」。連公子虛情假意地擔憂台語文學,更應支持「羅馬拼音」,只不過,國民黨政權堅守「漢語拼音」,那是一種向大中國意識靠攏的統派表 徵,連公子假台語文學之名捍衞文言文,更現自身知識之貧瘠。
再者,連橫所寫的臺灣通史序中清楚說明,臺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開物成務,以立我丕基,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對照連戰爺爺一味傾中舔共,硬將台灣數百年歷史連結中國數千年歷史的作為,連勝文應先拿曾祖父的台灣通史一書敲敲父親的腦袋,叮囑其勿「數典忘祖」、「賣國求榮」。
最後,教材的編纂使用應符合時代潮流,以學生為本,貼近學生的使用需求。文言文裡有許多經典師道、人生道理的文章可以提供學生學習、省思,白話文裡亦有許多貼近台灣本土、迎合時代潮流的相同文章可供選擇。連勝文無須迫害感十足,千萬要開心!
作者 / 秦靖(教師、時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