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此一研究,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一個正向思考的觀點是,許多實例能看出,合作能促進人類進步,不論科學界或別的領域都是。
人類和其他動物相比,互相合作是最獨到的特色之一。儘管科學家歷來發現一些動物,如黑猩猩、海豚也有某種合作行為,不過要說能建造大型建築物,或依照複雜計劃完成任務,除了人類,還真的沒有第二種動物辦得到。
然而,人有能力合作,卻未必也有意願,不同的情境與對象都會影響選擇。比方說,日常職場上幫同事一個小忙,很多人都不會拒絕;路上看到車禍而報警,有意願的人就不是那麼多;至於留在現場看護傷者,等待處理人員前來,更是少之又少。除了協助他人需要付出的代價以外,需要協助者的地位高低,以及性別,比方說男生請求男生,或是女生拜託男生合作,也可能造成差別。
為了研究性別與地位差異,對合作意願的影響,一隊社會認知與比較心理學的研究者,設計了一串實驗,將結果寫成論文《Sharing of science is most likely among male scientists》[連結],這篇論文可以免費取得,歡迎有興趣的讀者自行下載閱讀。
《Nature》也寫了新聞介紹:《Male scientists share more — but only with other men》[連結]
此一研究選擇的場域是學術界,主要結論是,科學家協助同行的意願普遍很高,在男生與女生的4種組合中,又以男生協助男生的比例最高,其他3種差不多。
實驗選擇的學術環境,是論文作者本身所屬的比較心理學與社會認知領域;提供協助的難度,則分為高低兩種。在初步的低難度實驗中,一位仍在就讀碩士的學生,或是已經擁有博士學位的博士後研究者,會寫信向一位最近剛發表過論文的學者,表達興趣,並要求提供論文檔案。
實驗設計,把請求其他學者合作的碩士生,或博士後研究者,分為女性或男性,並儘量讓兩人間除了性別差異外,其他條件一致。如此可以比較4種組合間的差異:女性拜託男性學者、女性拜託女性學者、男性拜託男性學者、男性拜託女性學者。
假如受測者願意提供論文檔案,就會進行下一階段高難度測試。受測者將被告知,希望他們能提供更多獨門資料,協助進一步分析(meta-analysis)。只提供檔案不需付出什麼成本,難度不高;但是提供陌生人自己的原始數據資料,並且無法獲得任何後續保證,如此狀況下,仍有意願的難度顯然比較高。
結果是,低難度實驗中,願意協助的比例普遍很高,4組各自詢問的70多位學者中,女生對女生、女生對男生、男生對女生的比例都在75%左右,而男生願意幫助男生則高達90%,使得平均起來,男性學者的比例比女性更高一點。
高難度實驗中,仍繼續願意合作的比例,4組都顯著下降,仍以男生對男生的70%多最高,其他3組則差異有限,都是50%多。至於請求者是碩士生或博士後,並沒有差異;可見性別因素,影響力更勝請求者的學術地位。
該如何解釋實驗結果?論文指出,男生更樂意與同性合作,可能與演化有關。人類歷史上,男性個體之間常常有各種合作的需求,如狩獵、防衛家園、進攻對手等等,使得男生與男生,相較於其他種性別組合,更容易建立密切合作的小圈圈。
另一方面,既然是人類行為,多少也涉及文化因素。例如,也許學術界整體風氣對女性比較不友善,或是不鼓勵女生分享資料,也都可能導致女生不如男生,那麼樂於分享與合作。
看待此一研究,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一個正向思考的觀點是,許多實例能看出,合作能促進人類進步,不論科學界或別的領域都是。既然如此,那麼雖然男生彼此間,為什麼更樂於合作的原因仍不清楚,我們依然都可以更鼓勵女生,以及男生更為樂意與女生合作。
作者 / 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