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的本質就是投機取巧,促賭方的心態本就也是如此,近年全球博弈產業的發展如斷崖雪崩,說穿了在各離島推動博弈產業不過只是為了炒地皮。
本週六金門博弈公投即將登場,筆者自中學時期投身「反賭場運動」至今,希望列舉過去數年累積的研究經驗,與金門鄉親共同思考。檢驗開賭場、設置博弈特區的政策主張時不難發現,促賭方的宣傳有幾句固定台詞,包括告訴大家開了賭場「有錢賺,能創造就業機會」、「管的住,本國人不能賭」、「會繁榮,帶動週邊發展」…云云,但事實卻非如此。
筆者就親身考察、訪調過「雪梨、澳門、新加坡」等地賭場的經驗,以及對拉斯維加斯、大西洋城等老牌賭場的研究來進一步檢驗,揭開「華美說帖之下真正的賭業悲歌」:
開賭場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從真實的雪梨經驗來看 ─ 在雪梨的賭場,我們看見有超過六成的賭桌採用「電子機台」,僅有四成賭桌設有荷官,而服務生人數也相當稀少。經營商無不想採用「降低成本」的經營模式,而電子機台賭博的興起,降低了雇用勞工的成本,連帶地大量減少了就業機會。
一個簡單的邏輯,當你身為老闆、經營者時,你會不會考量成本,會不會想把各種成本降到最低?
當電子機台這樣只需要養護與電力供應的設施出現,人力自然被取代淘汰。
賭場只開放外籍人士,本國人不能賭?
從真實的新加坡經驗來看 ─ 過去廣被稱道新加坡的「本國人不能賭」也破功,光是金沙賭場的檢查站就分兩道,一道外國旅客、一道新加坡公民。就連管理嚴格如新加坡,也無法阻擋賭博產業所帶來的衝擊與壓力,最終仍開放本國人賭博。
根據新加坡「賭場管制局(Casino Regulatory Authority)」2013年最新的年度報告,國民造訪賭場的人數 (不含外籍居民與外勞),2010年平均每日為20,000人次(全年730萬),2012年平均每日為17,000人次(全年620.5萬);新加坡居民500萬,其中國民(公民+PR)約380萬 ,以成人人口200萬人估算,等於是非但全民皆賭,而且平均每位國民每年進場三次以上。
2011年賭稅收入9億美元(270億台幣),其中新加坡人貢獻給賭場約24億至32億美元,等於新加坡人輸給賭場約720億至969億台幣;藉公權力特許寡斷之助,2011年新加坡兩家賭場硬是賺走1,530億台幣的暴利。
換言之,新加坡國民每年有620萬到730萬人次入場賭博,而第二名的印尼「才」約180萬、第三名的中國「才」約100萬;這不只證明了「開賭」連新加坡都搞不定,更顯顯示「在你這開賭場,就是要賺你的錢」的吸血本質─「就地取財」!
賭場是經濟上的「猛藥」還是「毒藥」?
國內促賭方高舉的「澳門經驗」,實際上更是慘痛,在筆者親訪賭場員工工會時得知「開放賭場15年來,薪水增加2、3成,物價飛漲4、5倍」,一來一往反而是實質「減薪」。一碗廣東粥要價台幣250元,物價、房價飛漲讓澳門人苦不堪言;而公共服務因為引入太多外來賭客,導致全面崩潰,公車一等可能就是1小時,彷彿置身第三世界國家。
澳門的整體發展一面倒向賭場傾斜,原生的在地產業無以為繼,何況澳門來自中國的賭客佔八成五以上,中共大規模打貪逼得澳門的收入緊縮,去年《香港明報》報導指出「澳門博彩收入連跌17個月」,整體產值下降、大量裁員,短短不到一年關了七間賭場。澳門立法會高天賜議員也指出「博彩業令澳門政府缺乏動力去發展深水灣及國際機場等基建,令經濟轉型更加困難」,學界也大量出現澳門應推出產業轉型的呼聲。
過去台灣媒體片面報導,將昨日黃花之歷史當現況,總是說開設賭場能「帶動週邊發展」,但回顧新加坡近幾年的經濟成長率:2010是14.9%、2011是4.9%、2012是1.3%,開設賭場經濟成長暴衝一年後便大幅下降。
呼籲金門鄉親,返鄉投下「不同意票」!
無論是真實的澳門經驗或新加坡的數據,負面一向被隱瞞,促賭團體只是不斷誇大片面利多的資訊,筆者去年在澎湖親身參與第二次博弈公投期間,已領教過促賭方的「花言巧語」、「技巧性作弊」,在所有的文宣上面只會提到「觀光特區」、「國際化」,從來不敢提博弈;但想證明社會風險可以管控、可以限定開放外籍人士、週邊產業繁榮、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最終仍躲不過被揭開華美說帖之下真正的賭業悲歌。
說到底,賭博的本質就是投機取巧,促賭方的心態本就也是如此,近年全球博弈產業的發展如斷崖雪崩,說穿了在各離島推動博弈產業不過只是為了炒地皮。相信金門的鄉親在28號將展現智慧,用一張不同意的公投票唾棄不誠實的促賭方,捍衛美麗的島嶼!
作者 / 冼義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