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營造教室環境為一個舒適學習的空間,又能避免用電或金錢的浪費,才是教育應帶給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課題。
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有民眾提議政府應該為全國中小學教室加裝冷氣空調。理由是全台高溫常見,甚至到10月教室內都出現33度、35度的高溫,影響學生學習力,並舉已過世的新加總理李光耀所說該國成功祕訣就是「冷氣機」。該提議提出約十天就獲得5000人附議,教育部回應,將邀集各地方中小學召開會議凝聚共識。
冷氣裝設與否的正反意見各有所執,筆者以一位教學現場的老師提出意見供參:
近兩、三年來,全球暖化嚴重,夏天走進教室就像是走進一個烘爐,高溫中夾雜著國中男生們那「渾身是勁」的汗臭味。筆者上完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程後汗流浹背,上衣脫下來一擰儼然是個小型瀑布。慶幸的是,我不用每節都坐在教室的大烘爐中,回到辦公室換件乾爽的衣服,倘若空堂沒上課的時間適逢學校規定的早上十點至下午三點,該時段氣溫超過二十八度C,就可以在辦公室裡吹著二十八度C的清涼冷氣。
許多批判學生不該吹冷氣的論點莫過於,讓學生養成淬鍊自己的心性,別當一隻肉雞,要學會刻苦耐勞的精神。但在全球暖化的今天,大概只有剩下工地的工人、農地的農夫與在公立國中小求學的孩子依舊在沒有冷氣的環境裡鍛鍊心性。
台北市許多公立國中小學校經由家長會同意裝設冷氣,收取冷氣費。許多在台北市教書的大學同學普遍認為,早上十點至下午兩點這段時間有吹冷氣的必要性,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因為外在溫度燥熱的干擾減少下更趨於完善。何況,各個班級自己儲值電費卡,哪一個時間點吹不吹冷氣由同學共同決定。同學藉由班會的時間召開共識會議,在大多數人的認同下制定吹冷氣的公約,不但促進民主參與,更能學會彼此尊重與服從。
筆者舉手投足贊成學生吹冷氣,如果高溫可以淬鍊心性,那大人們為何躲在冰涼的冷氣房裡?哪一個時間點適合開冷氣?適宜的溫度應訂在幾度C?因為同學們共同分攤電費,如何營造教室環境為一個舒適學習的空間,又能避免用電或金錢的浪費,才是教育應帶給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課題,反對國中小教室裝設冷氣的論述者別再坐在冷氣房裡,用高道德的帽子讓國中小學生在教室裡揮汗如雨,變成血汗學生,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更能讓學生明瞭節約能源的可貴。學校端檢討總體用電量的現況進行更有效能的節電,再與台電簽訂合理的「契約容量」以保障基本電力使用無虞。學生吹冷氣不是夢,台灣各地的國中小學生不該有天龍國或非天龍國之分!
作者 / 林柏寬(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