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有效解決問題,不能只等在醫院,必需主動深入社區。
社教基金會舉辦「無界的愛—台灣與國際醫療講座」的第一場,題目「馬紹爾群島醫療團—愛在日出與日落」,對象是馬紹爾群島,目前有台灣的常駐醫療人員。演講者是雙和醫院的胡書維醫師、黃晴雯護理長,前來分享馬紹爾行醫見聞。
純看地理,馬紹爾離台灣並不太遠。它身處太平洋,依照西方人的劃分,馬紹爾群島和關島、馬里亞納海溝、塞班、帛琉一樣,同屬密克羅尼西亞地區,只是馬紹爾位於更東方的海域。正式的國家名稱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首都叫馬久羅。
馬久羅醫院是馬紹爾全境最先進的醫院,台灣醫療團主要在此提供協助。純論外觀,馬久羅醫院即使擺在台灣也算稱頭,內部基本的醫療也不匱乏,還有電腦斷層這類裝備;也擁有來自菲律賓、斐濟、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醫療支援。不過欠缺專科醫師,如泌尿科、外科等,因此往往無法進一步處理。
馬紹爾是中華民國的正式邦交國,雙方互相設有大使。台灣為提供醫療援助,已由雙和醫院派出「滾動醫療團」數年。「滾動」是動態之意,由於馬紹爾缺乏專科醫師,因此台灣能定期提供不同專科的醫師,輪流前往支援。
台灣醫師在當地的工作是:診斷、處理、轉診。例如胡醫師提到,一位病患有嚴重的尿道結石,在台灣手術只要震碎,半小時即可解決,也不會造成外傷,馬久羅醫院卻沒有裝備。所以診斷得知病況後,處理方式是記錄病歷,交給病人下次轉診去菲律賓,由菲律賓的醫院手術。
遺憾的是,馬紹爾也許沒那麼缺乏醫療資源,各界對它的捐助其實不少,只是常常無法有效運用。有時島上能獲得先進的醫療儀器,如高壓氧設備,卻沒人懂得操作,用壞也不能修理;或是收到品質很好的藥品、耗材,卻放到過期。台灣醫療團的其他工作是,協助建立先進的醫療資訊管理系統,以及訓練當地醫護人員。
馬紹爾除了醫療以外,外界看來還有嚴重的國民健康問題。有人會想到,美國從1946年到1958年間,在比基尼環礁的多次核子武器試爆(比基尼本來是馬紹爾的一處地名,後來變成泳裝的名字),是否影響了島民的健康?然而,這段陳年往事對現代的影響多少並不清楚,馬紹爾人如今面對許多更直接的威脅。
馬紹爾國民的健康問題,與飲食習習相關。馬紹爾傳統食物是麵包果、林投果、椰子、芋頭等等,要吃到健康出問題不太容易;但有了外界支援,特別是美國進口食材後,島上發展出罐頭、醬料多、高油高鹽的不健康飲食。還有生冷食物普遍,以及沒有自來水,用集水桶蒐集雨水,也導致嚴重的寄生蟲問題。加上少吃蔬菜、食物常常放到過期等因素,馬紹爾人的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居高不下。
想有效解決問題,不能只等在醫院,必需主動深入社區。有意思的是,馬紹爾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國家,黃護理長提到,她透過教會活動進行衛教,成效似乎不錯。也有健康飲食教學,教人料理吃菜等活動,以及向幾乎完全沒有運動習慣的馬紹爾人,宣傳多多運動。總之,就是多重利用當地資源(例如盛產的椰子油),宣導觀念,以求改善國民健康。
註:2017/11/12 (日) 有另一場講座活動,歡迎參加。[連結]
One thought on “台灣滾動醫療團,在馬紹爾做些什麼?”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