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進行更全面性的清查,至少將世界各地檔案館、博物館、學術機構所藏的台灣史料目錄建立起來,之後再透過官方、學術機構的力量與對方進行合作洽談,把遺落在海外的台灣史料收集回台灣。…從不同的視角瞭解台灣歷史,擴大台灣歷史的縱深。
有一群旅美台灣人推動「國家寶藏計畫」,要挖掘美國各檔案典藏機構中的台灣歷史文件,並製成網路開放資料庫,供各界使用,成為每個台灣人重新認識台灣歷史的寶藏。做為一位台灣歷史研究者,聽到這樣的計畫自然要大家讚賞。本文則要對挖掘海外台灣史料的計畫提出一些補充。
首先,美國版的國家寶藏計畫範圍限於美國,美國與台灣歷史的形塑關係密切毫無疑問,美國所典藏的台灣史料數量龐大,內容豐富,自然是挖掘重點。若是將眼光放更長遠一點,台灣歷史的特色就是與世界連結甚深,光是外來政權的統治,至少就有荷蘭、西班牙、中國、日本等,其他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灣人以軍人軍伕的角色出征,足跡遍及東南亞、澳大利亞等,而台灣的海洋性格,更讓台灣人在全世界都留下活動的紀錄,因此,收集海外台灣史料,應放眼全世界。
其次,官方尤其是學術機構不應缺席,過去,台灣也曾推動過海外台灣史料收集計畫,如國科會在2009年至2012年間的「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計畫」下另有子計畫「台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合作計畫」,徵集成果在日本方面,有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局長池田幸甚的個人文書、滿洲醫科大學檔案、日本東京都公文書館所藏戰前東京府與清國、臺灣相關之檔案、宮內廳書陵部所藏臺灣圖像等,在美國方面,則有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典藏1944年至1945年臺灣舊航照資料、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日軍、台灣舊航空照片等。台灣歷史博物館也有「海外臺灣相關資料調查與收藏計畫」,主要收集16至19世紀西方出版有關臺灣的地圖以及古籍資料,也有一些翻譯成果的出版。
這些成果都值得肯定,但應該進行更全面性的清查,至少將世界各地檔案館、博物館、學術機構所藏的台灣史料目錄建立起來,之後再透過官方、學術機構的力量與對方進行合作洽談,把遺落在海外的台灣史料收集回台灣。再來,則應進行有系統性的翻譯出版工作,讓全體國人都能親近這些海外的台灣史料,從不同的視角瞭解台灣歷史,擴大台灣歷史的縱深。
作者 / 陳昱齊
編按: 經聯繫「國家寶藏」粉絲頁[連結],回覆如下:
本計畫名稱本為「遺落在世界的國家寶藏」,由於記者的簡稱,所以造成只以為美國版的國家寶藏計畫的誤會,是有點遺憾。
讓台灣人認識自己認識台灣的學習,也應該是全體台灣公民的行動,不應該只是簡化由政府與學界的工作,所以也歡迎在世界各角落的台灣人一起加入這樣的行動。
由於現在正在行動的開始,相關的準備建置工作正在進行,日後開放資料庫系統完成,也還需要翻拍翻譯的各種工作,也歡迎作者與各位一起認領。
「國家寶藏」雖然是發起於美國,我們最終目標是放眼全世界的。我們獲得台灣g0v公民科技獎的計畫名稱就是「遺落在世界的國家寶藏」。如同文章所述,台灣過去400年來有過不同國家殖民統治。與台灣相關的史料文獻當然不會只在美國。我們就是有鑑於此,認為不論在哪裡必須有人開始實際進行挖掘這些台灣歷史文件,便以美國這裡的國家檔案局當作一個出發點。同時我們也要藉由翻拍文件技術的開發並成熟後,讓我們在其他國家的志工使用。
同時「國家寶藏」的宗旨在於建立一個「開放資料」,「全民共享」的資料庫,也就是說我們是在做一件最基礎的工程。一旦資料庫的內容到一定程度,之後所衍生出來其他可能性就很多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