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建桃園機場航廈的另一種思考 ~
不論是新建或是擴建,都說明了桃園機場已不堪負荷,但除了擴大機場航廈的容量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式能解決問題呢?
作者 / 陳昱齊
根據報導,原定2018年完工啟用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因為預估旅客量將擴增超出原本設計,要重新設計容量,確定至少延到2021年才能完工。為了避免竣工前的空窗期,交通部長葉匡時則指示桃園機場公司先擴建第二航廈。 馬英九總統也替頻頻施工的桃園機場緩頰,認為是因為觀光客倍增所導致。不論是新建或是擴建,都說明了桃園機場已不堪負荷,但除了擴大機場航廈的容量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式能解決問題呢?
當政者對於桃園機場航廈空間不足問題的思考只從擴建著手,是個典型的重北輕南的政策思維。長久以來,台灣的重大公共建設都集中在北部,以國際機場為例,桃園機場是台灣最倚賴的國際機場,根據統計,去(2013)年桃園機場的國際線航班及旅運量占全台近80%,高雄機場僅9至10%。若將同樣位於北部的松山機場算入的話,北部國際機場國際航班及旅運量占全台比率更達85~87%,南北差距相當顯著。這樣的數據不僅代表南部民眾若要出國經常必須先北上才能搭機,也代表進入台灣的觀光客以北部為觀光旅遊起始點的特性。南部可以觀光的地方當然不比北部少,但政府資源重心配置從來就是從北部看台灣,少了中央資源的挹注,光是靠地方政府的推銷,成效自然有限。
回過頭來思考桃園機場航廈擴建的問題,與其繼續擴建桃機,不談過去施工品質屢遭詬病的問題,光是工程經費又是好幾個百億,這些納稅人辛苦繳納的稅金不應該這樣被虛擲。筆者認為主政者應該思考,如何將桃園機場的運量分散到其他國內的國際機場,尤其是南部的高雄國際機場。
從均衡南北發展的角度來看,繼續擴建桃園機場只會使得航班更加集中在北部進出,連帶使得觀光業的發展集中在北部地區,論者或許會說,現在高鐵發達,縱使從桃園入境,仍然可以安排南部的觀光行程,此話不錯,但同樣的論述基礎,為何不說從高雄入境,之後再搭高鐵去北部觀光呢?簡言之,北部中心主義作祟使然。
從成本效益的考量來說,相較於桃園機場繁忙的時間帶,目前高雄機場的使用率僅約50%,無須擴建航廈仍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近來國際航空間盛行的廉價航空,強調油料成本管控,以高雄的地理位置,比桃園機場更適合發展成港澳及東南亞地區廉價航空的基地,目前廉價航空僅占高雄機場整體國際線航班不到1%,代表有很大成長空間。此外,發展北進南出、南進北出、南進南出的旅遊行程等,不但可以幫助南部觀光產業的發展,也可提升高雄國際機場的運量,分散目前航班過度集中北部機場的狀況,達到減緩北部機場負荷過重的目的。
航空公司選擇起降機場固然有其市場的考量,但政府基於均衡南北區域發展的目標,應該適時引導航空公司選擇南部機場起降,前面所說的發展廉價航空基地、新型態的旅遊進出模式,都是可以透過政策來鼓勵或引導的,更何況高雄機場是有這個條件的。與其花大錢擴建桃園機場,不如思考如何翻轉南北機場的運量,平衡南北區域發展,可比創造桃園機場觀光客數量更為重要。
全世界的機場大多是集中,現在有高鐵,高雄到桃園很近,另外小港機場要擴建也不太容易吧!!你看前10名,杜拜,仁川,香港等…大多都集中於一個機場,台灣就小小的一個,要分散兩個以上的機場,在管理上,在軟硬成本上都沒辦法專注一個機場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