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必然等於中華民國,但是如果以後設國家正常化之後,其體制及權利一概繼承的假設,做為當下政治實體,必須打破漢文化霸權主體的社會。
2016年台灣面對二次的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蔡英文入主總統府,開始了一連串施政的改革。在歷史文化方面,蔡政府推行了轉型正義面對過去不公義的事情進行檔案的研究並且將過去不當黨產回歸國有。
然而在2017年的時以今日,仍然是許多無法解決且待解決的部分,中國關係之間的處理,在馬政府時代的熱線徹底中斷,且上任之後,巴拿馬、聖多美普林西比共和國的斷交,對於當今台灣當局,仍舊是不斷皺眉。蔡英文總統在就職典禮中提到了「維持現狀」似乎是對民進黨內部以及中國北京當局的一種最大公約數,跳脫出台灣整體的框架以及面對新的關係中,中國因素勢必是全台灣人要去處理的政治問題,其中牽涉到了國共內戰史觀的延續以及美方的左右擺盪之下,北京當局的壓迫以及台灣目前處於非正常化的國家政治實體無法擺脫「中華民國」四字的背後的文化霸權架構下的中國認同,以下就內外部問題幾個思考部分給予建議,若無法詳盡,敬請見諒。
第一、民進黨本身體質是吸納1980年代的政治改革呼聲所形成的政黨,因此必須要有作為改革者的先進高度,以此做為吸納社會主張,反映在政治體制中
第二、面對威權遺緒以及過去政府透由同化政策形成單一論述的語言,文化霸權的因子必須透由國家語言發展法和轉型正義加速將過去的威權殘留進行重新整頓。當下政府須呼應現在台北堅持的原住民朋友,希以接受傳統領域的訴求減緩過去歷史迫害的再製,以增加不同族群權益之間的公共對話。
第三、在「維持現狀」的政治術語當下,必須爭取更多更多民主化的空間以維持國家再民主化各公民團體在普世社會中不斷深化議題並以組織運作與政府間進行良性互動,讓更多改革聲音可以持續內化,不同族群增加參與政治機會,凝聚共同意識
第四、中國問題必須以雙方價值能擺脫現行一個中國原則做為新的談判基礎,意即創建台灣價值,這個價值即是第三點的合作
以上四點再加上一個基本的假設,必須以國家正常化的態度以及擺脫過去的意識形態,來呼應此時中華民國體制下面對的外交困境。台灣不必然等於中華民國,但是如果以後設國家正常化之後,其體制及權力一概繼承的假設,做為當下政治實體,必須打破漢文化霸權主體的社會。若能以一個共同主體重新凝聚新的共識,國家整體政策才能夠得到廣泛支持以及理解,從內部減緩壓力,最後一致處理地緣政治下的中台困境,才是當前國家正常化前的總體戰略。
作者 / 鄧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