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投法尚未補正,憲法尚未修改至符合台灣國情之前,我們應該採取非官方的烽火策略。
繼馬政府時代的甘比亞,與去年12月的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巴拿馬在中國的利誘之下,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合法中國政權,形同與中華民國斷交。一般來說,斷交的時機點非常重要,但中國選在這段台灣沒有選舉的時機,顯見其胸有成竹,勢必在明年台灣縣市長大選前,再度奪下其他邦交國。
面對中國的步步進逼,統派為求國共論壇順暢,選擇默不作聲。獨派則是樂觀中華民國失去邦交,有如替台灣國現身鋪路。但我們必須認知中國的惡意企圖,是在封殺台灣所有可能的外交空間,所有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都必須承認台灣為中國的領土。不論統派獨派,都有可能因為中華民國失去邦交,而在國際空間上受到打壓。面對此一進逼,台灣有必要重啟烽火外交,以追求國際能見度為目標。
過去的烽火外交是在陳水扁政府時期所提出,面對中國的無理打壓,而發起的外交游擊戰。原始策略是透過元首出訪各國,並創造各種外交爭議,來削弱中國的外交攻勢,凸顯台灣被國際漠視的困境。但此一策略並沒有如期招引各國對於台灣處境的同情,當時美國小布希政府在反恐上需要與中國合作,而台灣四處點燃烽火的做法,反而被認為是「麻煩製造者」。
究其根本,在於我們太凸顯官方姿態,而國際上認為我們的官方立場就是與中共競逐合法中國主權,即使這並非本意。因此在公投法尚未補正,憲法尚未修改至符合台灣國情之前,我們應該採取非官方的烽火策略,以下為可能的途徑。
首先,執行第三軌外交,透過智庫合作、學術交流與民間論壇,創造與邦交國的政策討論空間。甚至我們可大膽推進至關鍵技術合作,如軍事技術、船舶航機投資、武器採購與訓練等議題。透過敏感議題的合作,增進雙方實質互動的機會創造不可取代性。即便遭遇斷交,我們依然可透過民間管道持續培養影響力。
第二,建立反共陣營,創造中國內部爭議。台灣雖然是中國鄰近的民主國家,但全球最大的反中共陣營卻在美國,不論美國官方如何忽視民運或疆獨人士,這些反共人士總是能獲得金援與支持。台灣應該透過各種民間團體,吸引反共人士在台建立基地,包括港獨、疆獨、藏獨、維權律師、民運人士等。甚至是近年在推特上曝光中共內部貪腐情況的逃亡土豪郭文貴,我們也應該去爭取。透過建立反共基地,我們可透過了解中國內部矛盾,創造干擾中共執政的戰略空間。
最後,我們應該泰然面對斷交的問題,降低外交報復的心態,改以策略性交流的方式,以求日後能再扳回一城。台灣薪資水準長期低迷,民間對於斷交國過去的借貸或優惠,均有必須收回以充國庫的心態,外交部也會透過強硬措施來減緩民眾對於斷交批判的聲浪。就長期而言,我們反而應該善用已經投資的資源,並持續地以實質性的合作,以步步成為該國政府所必須合作的國家。
簡單來說,建交只是一個名分,若我們要適應未來陸續斷交的情境,就必須把實質往來當作是烽火外交的一環,並且透過對於中國民主化、少數民族獨立的倡議,塑造台灣為東亞民主燈塔的形象。如此才能踏實地以各種軌道的外交策略,擴大台灣在國際上活動的空間。
作者 / 蔡松伯 (國際事務評論者,現為《六都春秋》電子報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