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生冒名受訪事件引發軒然大波,造成兩派激烈論戰,然而兩方都各有部分道理,著實不能過度怪罪或偏袒任一方。
每年四月,是大學個人申請和繁星推薦放榜的時間,考生幾家歡樂幾家愁,勝者能提早卸下升學大石規劃未來藍圖,若是錄取頂尖大學科系更有機會接受媒體採訪,然而敗者就只能力拚指考背水一戰。
不過,今年的一場榜首採訪很不一樣,更引發軒然大波。導因於一名建中生周展帆冒充考上台大醫科同學趙文傑受訪,周同學以著趙同學制服矇騙校方和記者完成一場成功的惡搞,事後造成兩派激烈論戰,筆者認為兩方都各有部分道理,著實不能過度怪罪或偏袒任一方。
為什麼周姓學生這樣惡搞他人會獲得大量網民力挺?因為他這樣的行為正是反諷出媒體乃至社會盲目追求「成績至上」的觀念。說實在的,為什麼只有錄取台大醫科的第一志願天才學生才值得受訪呢?難道其他科系、其他高中的學生都不值一提嗎?更深的意涵是,年輕世代的鄉民們對媒體在每次放榜時就要千篇一律地去製造一大堆明星故事已經厭煩到了極點,這樣的行徑跟每次寫大考作文都要八股地「消費」自己爺爺奶奶的考生有什麼兩樣?只會一再製造樣版故事,這不正是媒體長久以來為人詬病之處嗎?而部分媒體事後的對該生的報導疑似「惱羞成怒」的「追殺」手段,亦是讓自己慘遭網民群起圍剿的主因之一。
然而,一面倒力挺學生也非理性探討之舉。把此事全怪到記者沒查證也過當了點,當時學生不僅身著繡有學號姓名的制服,且已由老師親自帶來受訪,如果此刻記者還要懷疑學生身分之真實性,那不是「細於查證」,那是對建中的招牌與校譽的莫大侮辱!更不幸的是,如果因此事引發的後續效應造成往後學生被記者採訪時都要被校方或媒體詳細檢查個人證件,那將是教育的重大悲劇。何以有如此嚴重的預言?正是因為學生破壞了「誠信」這項做人處事的核心原則,讓每位願意相信受訪者的媒體工作者留下無聲的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一旦被破壞就很難重建,這也是為什麼所有信用卡廣告都會強調「信用無價」的原因了。學生若不願接受媒體採訪大可拒絕,如此借制服給同儕整人確實不妥。
不論是媒體對學生的大肆批判,抑或網民對媒體的全面圍剿,都不是探討事情該有的正確態度。總之,爭論這起冒名受訪事件的各方在激情過後應回歸理性全方位省思此事,切莫流於同溫層間的彼此仇視,如此才能真正讓社會更加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