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愛好和平,個性保守重視傳統,不易接受改變,對外國人總是保持些許猜忌排斥,但是卻能不抄襲外國事物,而是將其創新。日本人尊崇天皇,並以武士道為日本精神之最高展現,從商界到黑道,都深受武士道精神影響。」
以上是外國人對日本人與日本文化一直以來的傳統印象,也是日本人對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很美好……
除了每一句都是近代才形成的觀感以外。如果讓江戶時代以前的日本人看到這樣的說法,他們一定會認為這是鬼話連篇,笑到在地上打滾,然後賞各位幾句巴格野魯。如果他們是武士的話,各位搞不好還會被砍一刀。
事實上是日本的武士階級一直都是東亞最好戰精良的戰士之一,而且他們也偏好一切都以武力解決;豐臣秀吉之所以在一統日本後想要征明,除了拓展自己的領土之外,也有將這群好戰尚武的武士的注意力轉向對外征服,以免他們圖謀豐臣家天下之用意。這些武人的武術精良到即使在關原之戰後部分支持豐臣家的武士流亡到泰國時,都還被泰王重用為皇家衛隊。
而在戰場上,這些武士都會像傳說中的上杉謙信一般,在戰鬥中獲知敵方無鹽可用,還會特別送鹽給對方嗎?得了吧!日本的戰國史就跟任何一個國家封建時代的歷史一般,充滿了謀略暗殺叛變窩裡反,以及對一般人民的燒殺擄掠暴虐肆凌。武士道?那是甚麼?能當飯吃嗎?靠它能打贏戰爭嗎?
至於對天皇的態度,德川幕府都還曾要脅罷黜天皇;而直到明治政府初年,一般人民更是從來不識天皇是誰。這哪談得上甚麼對天皇的尊重與崇拜?
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所謂日本人性格,基本上都是明治維新與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之後,日本當權者所塑造出的形象。從幕末以降,為了維持明治政府的正當性,日本政府拼命打造神權國家,重新將天皇塑造成神人,萬民效忠的對象;而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為了改變國家形象,催眠國民也安撫外國,日本政府除了接受麥克阿瑟主導的和平憲法外,還改弦易幟拼命宣揚日本文化的愛好和平。這是史上最大的形象改造工程之一:但是當然不是唯一:英國花了幾個世紀的時間,將英國的形象從海賊之國打造成禮儀紳士與正義之國;美國也花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將美國的形象由粗野無禮轉成世界拯救者與正義之國(有沒有似曾相似感?)。但是也許日本與德國的例子,是有史以來改變最大的形象重造工程。
這對我們或台灣有何重要性?當然重要了:因為這證明了一個國家與民族可以不斷改變對自己的想法與觀感,並將這樣的形象推廣至全球。但是每個國家都應該找出自己的改變方式與自己的形象。舉例來說,近年來韓國產業與國際形象的轉型常被論者列舉為成功的案例,但是韓國近年的政治動盪與青年人對政經現況普遍的無力感卻與韓劇中強打的優雅時尚社會形象大異其趣。
韓國傾全國與財團之力來打造其國家形象,但是台灣民情不同,政府部門能做的也許有限,但民間社會正不斷地塑造台灣的新形象。透過影集、電影與台灣人民的活力與努力,我們正在打造一個寬容、多元、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卻仍然勇於面對並改變的社會。這,可以是台灣的新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