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賽落幕,台灣在賽前雖被評為本組當中三強之外的弱隊,但眾多球迷仍期待台灣隊能夠憑著去年突然暴增的打擊火力,打出亮麗成績,跌破外媒眼鏡。然而,失望的是,三場比賽下來,儘管對上荷蘭與韓國都有取得勝利的機會,但最後又從手中飛走,兩天遭遇同樣戲碼,莫不更令球迷扼腕。
此次的台灣隊從一開始徵召、組訓都不順利,球迷也看在心裡。原因在於先前棒協的種種惡行,導致實力堅強的桃猿隊抵制,使得台灣隊的火力大打折扣。而比賽之後,球迷有志一同的將責任直指棒協,並大舉灌入政治人物臉書留言,強烈要求要解散棒協,重整台灣棒球環境,以打破國民黨過去長期把持各式體育協會、濫領補助的情況。
然而體育協會被國民黨把持許久,解散之後,這些專職運動的團體將何去何從,儼然是我們現在應考量的問題。除了將組訓、徵召的權力收回國有,成立由體育署補助的官方團體以外,另一種可能的選擇是,由職棒本身自己負責國家隊的一切事宜。過去中華職棒負責出人,而棒協負責報名,但棒協自身濫領補助,球員又得不到相應的待遇,原因是因為中間的環節無人監督,體育署的對口又只有棒協,所以常任憑棒協喊價。而若是中華職棒自己能負責組訓、報名比賽還有舉辦各種比賽,在一切盈虧自負的限制下,職棒這邊就更有動力能夠以商業邏輯來考量整體戰力,而球員保險、待遇以及到肖像權更都無法馬虎,如此一來,對球員還有球迷都是雙贏的局面。在目前解散棒協的口號喊得漫天乍響的輿論中,這些討論都較少被人民所重視,而這才是目前最必須解決的事情。
即使今天解散棒協之後,我們棒球的復原之路還很漫長。近幾年因為中華職棒的行銷能力逐漸發展,有更多球迷願意進場看球,職棒環境慢慢回暖。而更重要的,運動員從小的培訓,國家或職業環境能不能給予適當的支持、球員的待遇能否提升,這些更需要仔細規劃,過去這些因為棒協的不作為,導致這些考量長期被忽略。而現在,我們能不能以連三敗這樣悲壯的心情,好好來重新思考,我們要有怎麼樣的職業環境,以及該怎麼給予球員更堅實的支持,這才是真正的踏上台灣棒球的復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