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轉] 防疫關頭搗蛋者居心何在?

  • 時事
  • 民意
  • 轉載

遺憾的是,在「全國齊心防疫」、「全民不能鬆懈」關頭,卻有一些人不斷說風涼話、「逆時中」話、不利防疫話,表面是盡言論責任,其實是在搗蛋,尤其附和中共或替中共獻策妨礙抗疫更是。當政府一心一意做好防疫工作,並已贏得舉世交讚,真正做到「公道自在(世界)人心」時,這些全不讚賞反而背離公道人心的搗蛋者到底居心何在?

今年清明連假,由於群聚感染戒心高漲,掃墓人潮銳減,多數民眾改為線上追思,是「全國齊心防疫」又一佳績。唯獨意外的是熱門景點及夜市人潮擠爆,連假前疫情中心再三叮嚀的「社交距離」難以維持,致使收假後各方擔心引爆一波群聚感染,不僅加強採檢,要求公共場所(會場夜市景點、餐旅娛樂宮廟等)「拉開距離,降低密度」的人流管制亦開始實施。如一名酒店女公關確診,疫情中心立即宣布全國酒店和舞㕔停止營業,夜店及酒吧則列入「觀察對象」,若無法做到保持社交距離,也會要求停業。

防疫最怕豬隊友。 圖片來源:放言
防疫最怕豬隊友。 圖片來源:放言

如此嚴格措施,誠如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說的:「我們沒有大意的本錢」,一不小心,疫情何時找上都不知道,到時候像歐美一樣一夕變色,後悔也來不及了!因為武漢肺炎傳播範圍超過SARS兩百倍、致死人數逾一百倍,對全球衝擊比SARS更大更嚴重;儘管台灣現在情況「還好」,相關防疫動作卻必需做,特別是社交距離、戴口罩等務必遵守,「全民不能鬆懈」!

遺憾的是,在「全國齊心防疫」、「全民不能鬆懈」關頭,卻有一些人不斷說風涼話、「逆時中」話、不利防疫話,表面是盡言論責任,其實是在搗蛋,尤其附和中共或替中共獻策妨礙抗疫更是。當政府一心一意做好防疫工作,並已贏得舉世交讚,真正做到「公道自在(世界)人心」時,這些全不讚賞反而背離公道人心的搗蛋者到底居心何在?

防疫一開始就一再「逆時中」的柯文哲是風涼話的集大成者。他憑什麼自認做防疫指揮官,可以和陳時中一樣好?口碑是要大家給的,個人自賣自誇可以叫口碑嗎?他憑什麼砲轟中央對歐美和對中國入境者標準不一致?他不知道中共資訊不透明,還刻意隱瞞疫情,導致歐美誤信輕忽,疫情才一發不可收拾嗎?當歐美都在追究中共責任、追究世衛組織責任時,柯文哲卻怪罪政府對歐美及中共不一視同仁,把打壓並亟欲「置台灣於死地」的極權中共與歐美民主國家等量齊觀,這不是故意搗蛋嗎?

更不必說,口罩新實名制上路,由每週三片改兩週九片,柯文哲還抱怨口罩不夠用,應該一天一個,「不是說假日我就不呼吸(沒口罩戴)了!」他的搗蛋處正在,一天一個雖然最好,但口罩是「防疫物資」,夠用就好,多了只會浪費;既然陳時中已示範電鍋乾蒸後可以再用,為什麼非要每天一片不可?柯文哲不記得蘇貞昌剛說「看到世界很多先進國家醫療人員口罩不足,哭著出現在電視畫面,就知道台灣十四天九片實在很不簡單,真的要珍惜」嗎?何況三個月前台灣從每天一百八十萬片產能千辛萬苦增產時,柯文哲不也說風涼話,指「未來疫情一旦緩和,盲目擴產就浪費了」,把政府努力解決口罩荒叫做「盲目擴產」嗎?

柯文哲之外,記者陳杉榮的《誰在扯口罩國家隊後腿》一文,也對其他搗蛋者予以揭發,說「早已淪為汪洋化的部分輿論打手,竟以陳建仁、蘇貞昌、陳時中等防疫團隊為箭靶,雞蛋裡挑骨頭,緊跟中共大外宣腳步。陳建仁批判專聽中共指揮的世衞組織祕書長譚德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們就攻擊陳建仁。肺炎發生於武漢,被稱為武漢肺炎,他們就和中國同一口徑,說這是仇中。口罩(捐贈)外交有成,他們就攻擊蔡英文打腫臉充胖子。⋯這些人安全躲在國家防疫團隊堅守的城寨裡,卻照單全收城寨外敵人的文宣!(典型的南北朝式「漢人學得胡兒語,站在城頭罵漢人」作風)」

而陳建仁批判的譚德塞正是中共打手之一,他在四月八日特地召開記者會,無端指控台灣「三個月前開始對他人身攻擊及誹謗、稱他為黑鬼、甚至對他採死亡威脅,台灣外交部也知道該活動,卻沒有廻避,還加入侮辱、誹謗行列」。這一看就是「中共同路人」慣用的搗蛋伎倆。雖然他的記者會是為反擊美國總統川普及國會指他「拿美國錢卻替中國辦事」、「在對抗武漢肺炎上確實搞砸(害慘世界)了」,但他除了一句「若你們(美國)不想要更多屍袋(死更多人),就別讓自己將疫情政治化」,其他攻擊焦點都指向無辜的台灣,還煞有介事說台灣罵他個人,他能忍,但當黑人及非洲族群被(黑鬼這個字)侮辱時,他再也不能忍了,他真的「受夠了」!

台灣自政府到朝野各黨、名嘴,從未見上述譚德塞指控的辱罵恐嚇,頂多說他及世衞偏袒中共、不斷替中共護航。那些大聲指責他的言論(如說他是中共代理人、說世衛組織WHO應改稱中國衞生組織CHO,如各國連署要他下台、美國有意凍結世衛捐款以逼譚德塞下台或創設新機構以取代世衛組織等),反而是在歐美疫情大爆發後,先進文明國家自覺受騙憤而發出的,但也從無任何人稱他「黑鬼」。

最重要的是,台灣一直遭到譚德塞岐視卻從未以怨報怨,如同蔡英文回應譚德塞記者會指出的:「台灣向來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註:全世界很少國家像台灣對外國人如此友善的),我們長年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比誰都知道被歧視和孤立是什麼滋味」、「在世界各地,包括譚德塞的家鄕,都可以看到台灣醫療人員與志願工作者無私奉獻的身影;台灣人不會用膚色、語言去區隔他人。」

譚德塞的用心,讀者方復權的媒體投書《譚德塞的三個動機》說得足夠清楚:「一丶轉移他被會員國批評防疫失職、甚至要求下台的焦點。二、抹黑台灣,讓目前支持台灣加入WHO的聲浪減緩。三、用種族歧視的烏賊手段,掩蓋台灣防疫的超優表現。」而這三個動機,沒有中共的「耳提面命」及譚德塞的「唯命是從」,根本無法從譚德塞這樣人品卑下但還不夠奸詐的頭腦想出,只有全世界碩果僅存、最長於列寧毛澤東式統戰鬥爭及傳統中國「宮鬥劇」的中共能想出。

譚德塞2017擔任世衞祕書長後,才取現在這個中文名字,其中「譚」與「痰」同音,「德塞」類同「道德堵塞」,三個字唸起來像「痰堵塞」,意思就是「痰迷心竅」。中國自古罵人行事迷妄、不可理喻,常用「痰迷心竅」形容。最有名例子就是《儒林外史》的范進中舉,自忖亳無機會的范進聽到自己中舉,往後就倒,牙關咬緊,不醒人事,鄰居一語道破:「他只因歡喜狠了,痰湧上來,迷了心竅!」譚德塞在世衛祕書長任上,一再討主子歡心,踐踏台灣,又一再替主子隱匿疫情,良知蒙蔽,不也是「痰迷心竅」嗎?

譚德塞記者會的言行極度「政治化」(跟中共一樣,一味抹黑台灣、抹黑美國,不是「政治化」是什麼?),他反撃美國總統川普及國會的「若你們不想要更多屍袋,就別讓自己將疫情政治化」,尤其讓川普嘆為觀止,說看看WHO與中國的關係,他簡直不敢相信譚德塞居然還大談不要「政治化」!川普對譚德塞「居心何在」的感慨,也是所有處於防疫關頭,看到那些搗蛋者還在說風涼話、在「扯國家防疫隊後腿」的台灣人的共同感慨!

作者 / 孫慶餘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風傳媒)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新冠病毒 武漢肺炎 社會 譚德塞 防疫
2020-04-14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中國戰狼外交踢到鐵板—卡爾在推特上九問華春瑩 → ← 「飛龍在天」,還是在濘窪中打滾的泥鰍?

Related Posts

「文」「昌」會合要「稱帝稱君」?

      政壇若有星象學,那今年 11月 18 日這天,大概就是「文昌星過境、諸事皆可八卦」的日子。黃國昌與鄭麗文坐下來討論「聯合內閣」,乍看之下像兩人準備在政壇開啟新朝代,彷彿古代大臣密會要推舉帝王。然而,我國總統是一人一票選出有直接民意基礎,不是靠談判誕生,內閣也不是政黨茶會上就能「你一個、我一個」分配。於是這場見面,更像一部政治喜劇、也是一場行伍不全的軍演。       當下台灣的情勢可說是內外皆緊;外有對岸灰色作戰侵擾;美國則是想在商貿中占盡台灣便宜,加上美中對抗進入深化期,使台灣在地緣政治上更加敏感;內部則是藍白在國會裡彼此角力、互踩線,彷彿誰若不每天拌幾句嘴就不算發薪。社會對在野的期待原本是「請好好監督」,結果監督變直播,直播成表演,表演又變成政黨互動的唯一語言。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何跨黨見面都會被放大,尤其是兩位風格迥異的政治人物;一位是曾以戰鬥姿態聞名的法政論辯者,一位是兼俱威柔的文化政治家,兩者坐在一起,究竟是理性對話或是各取所需的見面,尤其兩者在黨內面臨類似問題,一者阿北官司未解、隱約有太陽「潛龍」著。另者,則面臨群陽共舞,皆須藉外部勢力來團結個人權威。       然而,若說這次會面背後有什麼深不可測的政治企圖,那也未必。黃國昌過去以犀利批判累積名聲,到了民眾黨後又成為黨內最能製造新聞的人物,但聲量畢竟不是治理。此時與鄭麗文見面,對他而言,是一次踩進「國政場域」的小試身手。須塑造自己不只會拆東牆,也能造西牆;不只會揮刀,也能拿筆談政策。至於是否真的能拿起那支筆錯落何方,仍須視利益交涉程度,至少當日會面須作足場面與架子。        反觀鄭麗文,即使過去與白營互有攻防,但她仍願意出席這種會談,顯示出藍營中生代並非只在黨內接班,更能處理自朱主席以來藍白未竟之合;又或未該次見面抬高政治地位,最終目的仍是擁兵自重,畢竟該次雖當選主席確不能代表全體台灣人,甚至是淺藍選民。        至於媒體最愛炒作的「聯合內閣」,誠為一種不切實際的政治泡沫、毫無實體面可支持。觀察我國憲法經1990年代以來修憲以趨近本土化,總統職位不但是憲法賦予更是台灣民主文化獨特性的象徵。是故,不可能由一場會面來否決修憲成果與運行多年之體制,這場會面、這場宣示,更多是一種政治訊號,即藍白企圖建構新類型政治平台來架空現有執政團隊,還是那套「讓執政黨出包、挑戰者坐擁選票」的老式戰略邏輯。但試想,一旦該架空當權者平台逐漸淪為政治常態,兩人有幸成為總統後又逢難以一黨獨大局面;或是曾經盟友尋求更多資源,勝利者將如何分配?在野者是否又使歷史重複,一樣的亂局刻寫入青史,政治是否將為饒舌者服務?       若要說這場「文昌合」是否真會讓誰稱帝稱君,那大概只能說:台灣民主不是宮廷戲,那年頭早過去了。台灣的帝王由選票產生,不靠結盟、不靠密會。黃國昌想累積治理形象,鄭麗文展現政務能力,各自都沒有錯;但權力光環不是靠會面生成,而是靠國家制度規範與人民選票決定。總之,政黨交流與結盟固然在形式上值得肯定,然實際目的確是長期隱患,究竟誰會在這場「文會」中脫穎而出、尚在未定之天;唯一確定的是「武鬥」執政黨將進入新階段,但看隨後造化。 作者  /  風林火山

柯文哲與黃國昌的深層矛盾

柯文哲深陷圖利風暴後,黃國昌也捲入涉貪疑雲,台灣民眾黨「兩顆太陽」之爭,在2026選舉即將來臨之刻,也愈來愈檯面化。   從權力結構來看,民眾黨目前是「創黨教主」與「實權黨魁」的雙核心政黨,外界常以「兩個太陽」形容柯文哲和黃國昌的關係。   在多數白營支持者心中,創黨主席柯文哲始終是無可取代的精神領袖,也是民眾黨的品牌所在。而現任主席黃國昌則是掌握黨機器、國會戰線、輿論攻防,負責把民眾黨推上新聞標題、在立院與街頭開火。柯黃兩人之間,是一種既合作又互相依存的關係,同時也存在資源分配與政黨未來走向的深層矛盾。   柯、黃兩人是短期利益的合作,而非長遠理念的結合,雙方心知肚明。黃國昌過去太陽花學運和時代力量的背景,被視為親綠的改革派,他甚至公開批評過柯文哲的兩岸立場,直到2023 年,兩人才逐步靠攏結盟。   黃國昌加入民眾黨後,積極參與黨團運作、指揮國會戰線,並在柯文哲陷入司法風波、聲勢受挫之際,順勢接任黨主席、接管民眾黨,同時,他也把自己的政治命運和柯文哲捆綁在一起。   攤開民眾黨黨章,民眾黨只有一個黨主席,就是黃國昌。黨主席權力高度且集中。而從實務運作而言,民眾黨幾乎所有重大政治路線、選舉戰略與藍白關係的最終定奪,仍然無法繞開柯文哲。前後兩個當主席,一者權力來自黨職與程序,一者權威來自創黨道統與小草信仰。   黨內曾有「小事問黃國昌,大事要看柯 P」的說法,這反映出柯、黃兩人合作當中,仍存有戒心、緊張關係和未來的權力矛盾。   就黃國昌的角度而言,他身為黨主席,掌握中委會、黨務人事與2026選戰提名佈局,是名符其實的實權黨魁。然而,基層小草的情緒,仍高度依附在柯文哲身上。未來,一旦柯文哲的司法案件有明顯轉折、聲勢大起大落;民眾黨是否應該真正告別一人政黨,這一問題就不能再拖延。   民眾黨長期被視為「一人政黨」,但是一人政黨,卻有兩顆太陽。這象徵民眾黨已經從「獨尊柯文哲的個人政黨」,轉型成「柯文哲掌握品牌與道統、黃國昌掌握組織與機器」的雙核心格局。固然黨章上只有一個黨主席,但在黨員和小草支持者心中,「創黨教主」與「實權黨魁」這兩套權力結構,是可以理解且接受的。  柯文哲、黃國昌未來能否長期共存,走向分裂內戰,將決定民眾黨在 2026 之後,能否延續政治生命。 作者:江諺行

請問鄭麗文「區長」:一國兩區的「中央政府」是誰 ?

你我台灣小公民問鄭麗文「區長」,她所主張的「一國兩區」的中央政府到底是誰?她一定爽快、毫無懸念的回答「當然是中華民國」。 如果你我把同樣問國台辦,或是中南海或領導大爺們( 假如他們不以為忤,願意回答我們的疑問 ),他們一定回答「為甚麽不去問聯合國,他們的決議文?假若沒有安全理事會的成員有否決權,你們會怎麼樣了?」安理會會不會多數議決「中國只有一個,台灣屬於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代表!」 所以鄭麗文主席要當「中華民國的區長」不是想像那麽容易?—— 說真的!你我台灣小公民們此時可能會聽到台北的政治達人們在捧腹大笑:「你們以為鄭主席在說真的!她在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她要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區長!」 國台辦和中南海的大老板當然心知肚明,不願點破,全盤否認,因為鄭麗文這樣說,有些台灣選民,尤其是藍營的同路人會買單!因為鄭麗文要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區長」,要先把中華民國抬出來,當中華民國總統再說!」 所以以往說的「溫水煮青蛙」策略一點也沒錯:先煮熟中華民國總統,自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區長,跟著一起熟,水到渠成,一蛙兩吃 :厲害啊!鄭主席真是厲害,怪不得對岸會尊稱你是「統一女神」! 所以問鄭麗文「區長」:一國兩區的「中央政府」是誰?是假議題,全要看強國間的航母戰鬪羣,誰的比較「船堅炮利」?近日中國在黃海海軍大演習,把1894年清帝國和日本帝國雙方數十艘海軍艦隊在黃海的大戰鬪,重來一回,溫故而知新,給日本首相當頭棒喝,也給美國海軍當局一個嚴厲警告:不只南海,西太平洋也要分成兩半,各有所屬,我們現在可有我們的「無敵艦隊」! 台灣的小公民們倒是願意向中國政府建議:因鄭麗文主席,出身(野百合花)學運,羣眾演說,口若懸河,但從沒有經過「沙場」的考驗,萬一親臨實境,觳觫戰慄,貽笑大方! 所以,當下次「福州航母」路過台灣海峽,要特意邀請鄭主席上艦參訪,親身體驗上國的威武雄壯,有朝一日,可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 鄭主席的親身驗證下,誰才是「中央政府」不証而自明,無庸置疑,絕對不會是「中華民國 」! 作者: 李隱

防詐防過頭-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漏放一個?

近年來詐騙已經變成是一種社會公害,詐騙手法百百種,令人防不勝防 損失輕者幾個月工資,嚴重者可能傾家蕩產。因此,防詐成為政府治安重點項目,要求銀行、電信業者被配合警政,嚴加防守。 但強力防詐的手段之下,也衍生出一群無辜的受害者,因為被銀行的「智慧化系統」誤判,變成限制帳戶,ATM提款與網路轉帳只能一萬、三萬,而且申訴未必有效。 以筆者本身的遭遇,2024年五月某天早上,在中國信託提款機要提領五萬多元,結果系統訊息說我的帳戶受到限制,還搞不清楚狀況,只好臨櫃去排隊近半小時,櫃檯也搞不清楚。 後來,回家撥客服電話,客服說是我的帳戶被警示帳戶設定成約定帳戶。問題是,誰約定我的帳戶,銀行也不能告訴我,我也不能申請解除這個約定關係,變成無解之謎。 於是我上網搜尋到金管會申訴信箱,向金管會與銀行局申訴,結果還是轉給中國信託處理,銀行一樣回覆不能解除限制,但終於釐清一個事實,是我多年前約定的某個帳戶,現在變成警示或衍生帳戶了,銀行的超級智慧化系統,就判定我的帳戶有問題,寧可錯殺一百,不可錯放一個。 既然是我約定的某個帳號,那銀行告訴我是哪一個,我去解除不就好了?不行!銀行就是不能告訴我是哪個帳號。這件事再次陷入死胡同。 這期間有超過三萬的轉帳,必須臨櫃辦理、或是每天三萬慢慢轉,有幾次還差點違約交割。只能說,極其不便。 直到今年,找到金融評議中心可以申請評議,又重新開始另一段維權之路,從中國信託的回覆公文來看,我在銀行的眼中是個可疑人士,例如:約定多個帳號、可疑的轉帳留言等。 在金融評議中心的評議之後,並未通過我要求的解除相關限制,因為這個案件沒有爭議金額,但我大概知道中國信託因為哪一類的帳號才判定我的帳戶有問題,所以解除了幾個類似帳號。 在解除可疑的約定帳號之後,銀行的態度與說法,又變成要保護我不被詐騙、銀行內規要求等,只能放寬到五萬/十萬的提款轉帳限額。 這件事歷時一年半,期間因為提款、轉帳的不便,也造成要臨櫃排隊的耗時處理程序,以及險些違約交割的風險。 現在為了防詐,銀行的各項措施越來越嚴格難搞,以中國信託為例,要設定約定帳號就只能是本人及家人的帳號,否則要提出相關正式佐證文件,而且各項業務動不動就要臨櫃,已經造成民眾的不便。 總而言之,要避免不必要的銀行限制,建議採取以下策略: 一、小心填寫轉帳留言:當銀行對你的帳戶有疑慮時,會檢視你過往轉帳記錄的備註,若有可疑的備註,銀行可能依此判定帳戶有疑慮,主動限制轉帳。 二、沒必要約定就不要約定帳號:難保哪天某個約定帳號變成警示或衍生帳戶,即使經過幾個月的申訴、評議過程,也未必能知道是哪個帳號。 三、瞭解維權流程:要進入金融評議中心流程,事先必須經過銀行或金管會正式申訴管道,未能解決的案件才能申請評議,雖不具強制效力,但還是可以嘗試。 詐騙集團很可惡,但為了防詐把民眾的金融權益犧牲掉,未必是件好事,對於不小心掉入政府與銀行政策的坑中的民眾,也應該提供解套的機制,而不是置之不理。 作者:叫我老闆

Recent Posts

「文」「昌」會合要「稱帝稱君」?

「文」「昌」會合要「稱帝稱君」?

      政壇若有星象學,那今年 11月 18 日這天,大概就是「文昌星過境、諸事皆可八卦」的日子。黃國昌與鄭麗文坐下來討論「聯合內閣」,乍看之下像兩人準備在政壇開啟新朝代,彷彿古代大臣密會要推舉帝王。然而,我國總統是一人一票選出有直接民意基礎,不是靠談判誕生,內閣也不是政黨茶會上就能「你一個、我一個」分配。於是這場見面,更像一部政治喜劇、也是一場行伍不全的軍演。     [...]

More Info
柯文哲與黃國昌的深層矛盾

柯文哲與黃國昌的深層矛盾

柯文哲深陷圖利風暴後,黃國昌也捲入涉貪疑雲,台灣民眾黨「兩顆太陽」之爭,在2026選舉即將來臨之刻,也愈來愈檯面化。   從權力結構來看,民眾黨目前是「創黨教主」與「實權黨魁」的雙核心政黨,外界常以「兩個太陽」形容柯文哲和黃國昌的關係。   [...]

More Info
請問鄭麗文「區長」:一國兩區的「中央政府」是誰 ?

請問鄭麗文「區長」:一國兩區的「中央政府」是誰 ?

你我台灣小公民問鄭麗文「區長」,她所主張的「一國兩區」的中央政府到底是誰?她一定爽快、毫無懸念的回答「當然是中華民國」。 如果你我把同樣問國台辦,或是中南海或領導大爺們( 假如他們不以為忤,願意回答我們的疑問 [...]

More Info
防詐防過頭-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漏放一個?

防詐防過頭-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漏放一個?

近年來詐騙已經變成是一種社會公害,詐騙手法百百種,令人防不勝防 損失輕者幾個月工資,嚴重者可能傾家蕩產。因此,防詐成為政府治安重點項目,要求銀行、電信業者被配合警政,嚴加防守。 但強力防詐的手段之下,也衍生出一群無辜的受害者,因為被銀行的「智慧化系統」誤判,變成限制帳戶,ATM提款與網路轉帳只能一萬、三萬,而且申訴未必有效。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