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轉] 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先驅竟是納粹「優生滅絕」共謀?

  • 國際
  • 時事
  • 歷史
  • 民意

納粹精神醫學成為觀察和治療兒童的一種總體路徑。儘管納粹時期的精神醫學與當時其他國家仍有些共同點,卻是在滿布「死亡陰影」中運作,它把死亡視為一種處置方案:殺害那些他們認為不值得活的人。

「自閉症」一詞由瑞士精神科醫生尤金・布魯勒在1911年提出,用來描述那些看起來與外界隔絕的思覺失調症患者。而著名的「漢斯・亞斯伯格」醫師,是最早一批將自閉症一詞用來作為獨立診斷、描述某些社會退縮特質的醫生。在過去,亞斯伯格被視為身心障礙兒童的捍衛者,他所研究的自閉精神異常診斷,更被後輩研究者命名為「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與診斷。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亞斯伯格與診斷。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是拯救自閉孩童的英雄?還是納粹政府的劊子手?

許多人相信,亞斯伯格醫師在納粹政府底下致力於身心障礙研究,保護殘疾兒童免受納粹迫害,他重視兒童的特殊能力以及他們在技術職業方面對國家的潛在價值,保護他們不被納粹的「安樂死」計畫所殺害。

從這觀點來看,亞斯伯格對自閉症的診斷被當作一種精神醫學上的「辛德勒名單」。納粹瓦解後,亞斯伯格曾表示,他反抗過這個政權,冒著生命危險把孩子們從納粹的「滅絕政策」中拯救出來。

然而,美國史學家伊迪絲・薛弗(Edith Sheffer)仔細翻閱檔案紀錄,卻揭露了截然不同的故事。史料顯示亞斯伯格在許多層面參與了維也納的兒童謀殺系統。他不但與維也納兒童安樂死系統的領導者們關係密切,並且藉由他在納粹官方的諸多職位,把數十名兒童送往斯皮格朗德兒童診所——那是維也納兒童被殺害的所在地。

死亡的診斷

她在交通大學出版社今年出版的新書《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Asperger’s Children: The Origins of Autism in Nazi Vienna)中,彙整了亞斯伯格醫師與納粹殺人系統的密切關係,並指出了在當時「優生學」當道的時代,精神科醫學診斷的兩面性。亞斯伯格醫師確實曾支持他認為可以矯治的孩子,為他們的障礙辯護,卻不理會其他更為殘疾的孩子。而對其他孩子來說,負面的診斷就意味著「處死裁決」。

本書將納粹政府視為一種「診斷政權」,指出納粹執迷於將人口分類為不同標籤,並以此界定要加以迫害或處死的群體。納粹官員按照其所宣稱的「種族優生」科學原則,對需要排除的人予以分類,將有問題的人格特質歸咎於劣等的遺傳與生理機能。

納粹精神醫學成為觀察和治療兒童的一種總體路徑。儘管納粹時期的精神醫學與當時其他國家仍有些共同點,卻是在滿布「死亡陰影」中運作,它把死亡視為一種處置方案:殺害那些他們認為不值得活的人。

亞斯伯格診所內的手寫紀錄表示受診斷兒童缺乏社會感受。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亞斯伯格診所內的手寫紀錄表示受診斷兒童缺乏社會感受。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致命的理論

殺害兒童是納粹德國第一個系統性大規模屠殺。它殺害了五千到一萬名青少年,其中 789 人死於斯皮格朗德診所,那是納粹德國第二大殺害兒童的機構。這本書把蔓延到醫學和社會的殺人思想與行動揭露出來。追蹤亞斯伯格及其同事是如何入該政權的醫療核心,獲取官方的信任,並且擔任納粹「優生滅絕」政策中的重要角色。

伊迪絲・薛弗的研究透過犀利而流暢的文字,扼要地將納粹德國時期的歐洲「優生學」、「猶太歧視」、「種族滅絕」、「精神醫學」等歷史脈絡環環相扣,並映射出亞斯伯格醫師在當時的政經環境中是如何順應時勢以及謹慎求生。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朱元鴻教授也指出,本書細膩地描繪了在納粹官方政策與意識形態之下所謂的「精神醫學改革」的實際狀態。在納粹兼併奧地利之前,亞斯伯格在維也納兒童醫院裡是一位愛心照顧院內兒童的醫師;在納粹兼併奧地利之後,在撲滅心智障礙兒童的殺戮機器裡,亞斯伯格的職務是當中的一部分。沒有證據顯示亞斯伯格親手執行殺害,但經他簽署轉介遣送的兒童裡有許多遭到殺害。

《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一書也對診斷背後的漫長承襲關係進行檢視,把亞斯伯格的思想和行為與他所處的寬廣世界聯繫起來。對盤旋於亞斯伯格的事件予以梳理並辨識出他的角色所在,一方面揭開納粹精神醫學的起源,也揭露了納粹的大規模滅絕在兒童安樂死計畫中的源頭。

亞斯伯格的孩子們。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亞斯伯格的孩子們。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書名:《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
作者:伊迪絲・薛弗(Edith Sheffer)
出版社: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0/01/31

專題演講:以類造人:診斷政權的意識形態與治理術
主持:朱元鴻Yuan-Horng Chu(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講者:吳哲良Che-Liang Wu(《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譯者、清華大學書院導師及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對談:黃明慧Ming-Hui Huang(英國謝菲爾德大學俄羅斯與斯拉夫研究所博士)
時間:2020年5月5日(二)18:30-21:30
地點:交通大學人社二館106A室(106A HA Building 2, NCTU)
講座簡介: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候群的研究先驅——漢斯・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長久以來被視為捍衛身心障礙兒童的仁慈醫生,然而,近年來有不少歷史學者透過生涯歷程、著作與檔案史料的追溯,重新檢視亞斯伯格醫生與納粹優生學及醫療體制的共謀聯繫。《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一書,企圖揭露心理疾病的命名與診斷、醫療制度運作、以及政治意識形態之間的潛在關連。「亞斯伯格」此一人名或是診斷名稱的備受爭議之處,正是引發我們反省當今對於界定「非常態」(abnormality)的閾限或譜系的歷史破口。

延伸閱讀:
《自閉症先驅竟是納粹幫兇!亞斯伯格症該改名嗎? / 寒波》(連結)

作者 / 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亞斯伯格症 德國 歷史 納粹 自閉症
2020-04-02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議題連結下的口罩外交 → ← 武漢肺炎疫苗超速開發,仍需一年以上

Related Posts

Taiwan’s Five-Power Constitutional System: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aiwan’s constitutional system, inspired by Dr. Sun Yat-sen’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unique in the world for 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ve-Power Constitution.” Unlike most modern democracies, which generally divide government […]

國軍無人機戰力元年啟動

        國軍部隊對於無人機的應用,過去幾年多為小規模、實驗性的編裝,包括海軍的銳鳶無人機、海軍陸戰隊的紅雀微型無人機、陸軍的摩羯旋翼型無人機等。到了今(2025)年,國軍全面發展無人機戰力,並大幅擴充基層部隊的無人機操作能量。因此,今年可說是國軍發展無人機戰力的關鍵元年。   首先,陸軍教準部於今年1月正式編成「無人機訓練中心」,負責地面部隊的各型無人機基礎操作、師資培訓、戰術戰法的運用與研發等訓練任務。由於無人機屬於新興科技工具,國軍如果只有自行培養教官恐緩不濟急,因此,該中心也對外招考具有無人機相關專長的聘僱教官。該中心已完成無人機的操作手冊,也增開訓練班隊,以滿足陸軍各部隊對無人機操作手的需求。在今年7月的漢光41號演習,可見基層部隊配發的微型無人機,屬於軍用商規的國造機種,發揮戰場監偵能力。   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指示,以「人人都是無人機操作手」為目標,他為此身先士卒,在軍官團活動親自帶頭進行無人機的操作訓練。東引地區指揮部以成立無人機社團的方式,培養官兵操作無人機的專長。花東防衛指揮部則舉行第一屆正義盃無人機競賽,透過賽事活動磨練官兵從基礎的飛行操作到進階的戰術運用能力。不只如此,今年軍事校院的八周聯合入伍訓,首度納入無人機課程,包括飛行模擬器、四軸無人機的操作等。另外,陸軍步兵109旅步5營也在近日的教召期間,讓召員學習操作無人機。   另一個重要的轉變是,陸軍高層規劃把原本屬於設備類的無人機,改列為消耗品或彈藥類。因為根據俄烏戰爭的最新經驗,微型無人機在戰場的消耗率相當高,100架出擊大約只有10架順利抵達目標區,絕大部分在飛行過程中損壞或被攔截。將無人機改為消耗品或彈藥,不只符合實際的作戰需求,部隊使用無人機不會綁手綁腳,也讓前端的採購流程更為快捷與彈性。   評估國軍現階段無人機戰力的發展方向,有兩處值得強化:第一,由俄烏戰爭的經驗可知,無人機的戰術戰法迭代快速,例如美軍結合新創公司的研發能量,正在發展「蜂群作戰模式」,也就是以AI引導大批無人機發動飽和攻擊;另一種更新穎、尚在實驗的戰法是「蝙蝠模式」,讓無人機有如蝙蝠長時間掛在樹幹、屋頂等不易發現的位置,隨時可在遠端遙控進行飛行任務。換言之,無人機作戰的未來趨勢並非一人一機,而是一個操作手透過AI就能掌控數十架、甚至成百上千的無人機。   第二,由於到了戰時,預期敵軍也將發動大批無人機的飽和攻擊,國軍亟需結合民間廠商建置完整的無人機反制系統,包括以雷達精準定位敵軍無人機、干擾器發射電磁波的「軟殺」、結合我軍無人機與傳統武器的「硬殺」、甚至是以逆向工程破解敵軍無人機等手段。 作者:尚智

老師需要的是友善校園,不是節日禮金   

  教師節將屆,社會上總免不了討論「各縣市發多少禮金」、「教育局如何表揚師長」等話題。然而,比起這些表面的禮遇,老師真正需要的,其實是一個能安心教書、不必提心吊膽的校園環境。遺憾的是,眼下的現實恰恰相反。許多學校的「校事會議」機制,原本設計的美意是確保校園公正,卻逐漸演變為一場制度陷阱。這套制度看似保障學生,實際上卻讓老師進退失據,學生也因此成為受害者。 為什麼老師不敢管教?答案很簡單:因為一旦介入學生失序行為,隨時可能被送進校事會議。這裡沒有法院的嚴謹程序保障,卻充斥著「有罪推定」的邏輯。投訴者可以匿名,甚至無須提供確實證據;反而是老師得想辦法自證清白。問題是,老師難道要在課堂上時時錄音錄影,以備不時之需嗎?這樣的制度安排,本身就是對專業的侮辱,也徹底扭曲了教育現場。 學生失去規範。當孩子發現「沒有人敢真的管我」,規矩與紀律自然蕩然無存。上課睡覺、吃東西、隨意離席,甚至挑釁老師,都逐漸成為常態。老師們疲於應付制度風險,不再將心力放在教學與陪伴上。許多原本嚴謹、負責的老師選擇改變風格,甚至提早退休。真正的教育,是老師敢於引導、敢於糾正錯誤,學生能在規範中學習自律,家長能安心把孩子託付給學校。然而,當制度本身成了風險來源,老師只能選擇消極自保,教育就失去了靈魂。 有人說,教師節是一年一度表達敬意的日子。但對老師而言,最好的敬意不是一份獎金或一場儀式,而是一個真正尊重專業、保障公正的校園環境。廢除匿名投訴、扭曲程序的校事會議制度,才是給老師最實質的禮物。教師節應該提醒我們:沒有一個被尊重、敢於教導的老師群體,就不會有真正健康的教育。當制度把老師推向沉默,最後受害的絕不只是老師,而是整個世代的孩子。 作者:林政武

填鴨教育中的喘息服務

公共政策平台上,有人提出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早上10點到下午4點,所持理由是慢性睡眠會導致學生憂鬱和自殺,很快的連署人數破萬,也逼的教育部出面回應。而此一新聞多家媒體紛紛報導,留言也百家爭鳴,有人從未來就業如何面對去探討,教育工作者從排課去分析難行,更有人稱只會多出時間去打電玩,但真正的問題是填鴨教育不死,以及產業引導學校力量強大,最後體制內的學校教育永遠是罐頭工廠,找不到人生自我興趣,當然更喪失學習樂趣。   表面上自教改後台灣可說是人人都可上大學,只是你有無時間和金錢,若認真些拿個碩士也不難,而在少子化威脅私校生存下,政府還開辦一些專班從東南亞引進所謂「移工學生」。但是有一點無法否認,那就是擠進明星學校,還有大學就讀科系能否和當下高科技產業接軌,依然成了學生選擇學校,還有學校吸引學生和資金的幕後主導力量。此種情形如同數十年前,加工出口階段政府鼓勵開辦職校,去吸引學生就讀提供產業所需一樣,去學校讀書一路走來,就是為了生存與賺錢,只不過今日在竹科興起下,又高度傾向於電子業和半導體,但仍是職場牛馬人生。   那就算國高中真的如發起人所願和萬人所盼,改成朝10晚4上下學,有錢的家長為了不讓子女,在升學之路個人武裝落後或不足,依然會把子女往補習班送,一如今日周六日,又或者放學後,一群國高中生在補習班中,不斷練就如何快速解題技巧。至於教改目標,要讓人人在教育中找到自我專長和人生興趣,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只要瞧一瞧學校為了招生,都硬要在校名中冠上科技兩字,國高中校長也把畢業生,有多少人考上前三名明星高中或台清交,當成辦學有成,然後像「中猴」般在跑馬燈上狂賀,那改成朝10晚4上下學,真能跳脫升學罐頭工廠嗎。所以才會有一些有錢有閒人,去寫歐洲那國教育都如何教的書,但到國外讀書,又有多少台灣家庭能夠呢。    而此種教育填鴨也不是只有台灣,鄰國的南韓和日本也一樣慘烈,有人稱受儒家影響太深,人民、產業和政府,又高度迷信文憑乃實力。但還不如說,學習精神和人生意義,在既有的學校教育體制中,已經消失不存,剩下來就是努力當學霸,才能有功名利祿,擺脫魯蛇與躺平的廢材嘲諷。當整個台灣學校教育,家中父母都如此,那改成幾點上下學,都是外行人的假議題罷了。 作者:張勳慶

Recent Posts

Taiwan’s Five-Power Constitutional System: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aiwan’s Five-Power Constitutional System: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aiwan’s constitutional system, inspired by Dr. Sun Yat-sen’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unique in the world for 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ve-Power Constitution.” Unlike most modern democracies, [...]

More Info
國軍無人機戰力元年啟動

國軍無人機戰力元年啟動

        國軍部隊對於無人機的應用,過去幾年多為小規模、實驗性的編裝,包括海軍的銳鳶無人機、海軍陸戰隊的紅雀微型無人機、陸軍的摩羯旋翼型無人機等。到了今(2025)年,國軍全面發展無人機戰力,並大幅擴充基層部隊的無人機操作能量。因此,今年可說是國軍發展無人機戰力的關鍵元年。 [...]

More Info
老師需要的是友善校園,不是節日禮金   

老師需要的是友善校園,不是節日禮金   

  教師節將屆,社會上總免不了討論「各縣市發多少禮金」、「教育局如何表揚師長」等話題。然而,比起這些表面的禮遇,老師真正需要的,其實是一個能安心教書、不必提心吊膽的校園環境。遺憾的是,眼下的現實恰恰相反。許多學校的「校事會議」機制,原本設計的美意是確保校園公正,卻逐漸演變為一場制度陷阱。這套制度看似保障學生,實際上卻讓老師進退失據,學生也因此成為受害者。 [...]

More Info
填鴨教育中的喘息服務

填鴨教育中的喘息服務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