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轉] 台灣選舉面臨民主大倒退危機!

  • 時事
  • 民意
  • 轉載

台灣年底選舉真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民主大倒退危機。而民主的可貴處正在於,選民自己造成的,選民可以自己收拾。能否把被肆意破壞的民主價值「撥亂反正」回來,就看選民的政治智慧了!

選舉應是深化鞏固民主的大事。台灣歷年民主選舉確實堪當世界華人表率,連美國副總統彭斯十月重要演說都公開讚揚。但年底台灣這場選舉卻反常詭異,不只網軍造謠及境外滲透撲天蓋地,而且執政在野雙方都對民主價值肆意破壞;民進黨固然對參加喜樂島聯盟1020活動的議員作勢「秋後算帳」,兩位北高市長大熱門柯韓同樣「瘋話連篇」。如果再讓這些人繼續得志,台灣這場選舉恐怕正是民主大倒退的開始!

這次選舉讓台灣陷入民主危機,考驗選民智慧。 圖片來源:壹週刊
這次選舉讓台灣陷入民主危機,考驗選民智慧。 圖片來源:壹週刊

先說民進黨「秋後算帳」。民進黨不只以撤銷提名及黨紀,威脅黨公職不准參加1020「公投反併吞」活動,活動結束後還下公文,要求「路過關心」的數名議員說明。明明只是路過關心還要說明,是不是表示連「關心」都不可以?必須徹底「劃清界線」?那又置黨外到民進黨數十年的政治理想及黨內共識於何地?

廿世紀六七〇年代黨外及海外台灣人運動的最大激發動力,就屬彭明敏與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寫的《台灣自救宣言》。文中稱多年來中國只有兩個是非,即極右國民黨與極左共產黨的是非,真正的良知反而不能呈現,「我們要擺脫這兩個是非的枷鎖,放棄對這兩個政權的倚賴,選擇台灣的第三條路—自救。讓不接受共黨統治、又不甘心被蔣介石毀滅的人團結奮鬥,建設我們的自由國土!」

這些話多年來被嚮往自由民主的人士奉為圭臬,也是民進黨的建黨理想。即使大家經過多年努力,成就了中華民國「第二共和」,多數人已接受總統國會民選及主權獨立的中華民國台灣就是「自由國土」,而另一些人如喜樂島聯盟仍不接受,但雙方互相尊重包容是應該的。所以王世堅議員回覆黨中央的話「因為有朋友、理想,才會有政黨。我尊重我的黨,也熱愛我的黨,但我更不能背離這些老朋友及理想!」,才讓綠營人士感同身受,看到民進黨昔日本色。

相較之下,黨中央的要求說明,則顯得不識大體、不知民主源流,背離黨外及民進黨創黨理想,「對敵人軟弱,對同志強硬」。難怪不少綠營朋友私下議論,再讓蔡英文這一小撮人主導下去,民進黨理想將完全壽終正寢,台灣會更分裂(不只藍綠分裂,綠營內部也分裂),民進黨選情會繼續被拖累,等到民進黨一旦喪失了「民主主流」地位,在境外勢力無所不用其極的收買分化下,台灣的民主也可能很快被顛覆。

至於柯韓的「瘋話連篇」,柯文哲已是失言慣犯,韓國瑜則後來居上。而最令人驚訝又不安的是,他們的「柯粉」「韓粉」竟然有增無減;他們越多反民主反道德瘋話,就越多替他們「代圓其說」或「以順為正」(把順著他們當做正確)的人。孟子說:「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當柯韓支持者都已心甘情願自居為「妾婦」(對瘋話壞話甚至瘋事壞事都接受服從),民主還有不倒退的嗎?

戰國時代最有民主思想的孟子,以「妾婦」來反襯「大丈夫」。前者是必恭必敬、不違背主人。後者是「居天下之廣居(居於仁)、立天下之正位(立於真理正義)、行天下之大道(實行以上正道,接近於現代普世價值)。得志,與民由之(和人民一起發揚正道);不得志,獨行其道(自己仍然實行正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的「大丈夫」就是政治家及民主的典範,而不是當今觸目盡是的政客、政痞及政治流氓!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已經比西方的柏拉圖更懂什麼是民主及政治家,也更早指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所以得到百姓擁戴的可以做天子(總統),得到天子信任的可以做諸侯(擔任部會首長及參選省市長)。」「諸侯的所言所行足以危害國家,就該將之換下。」「聞誅一夫(只聽到是處死殘害人民的獨夫)紂矣,未聞弒君。」這些都是今日民主的簡單大道理!

而柯文哲崇拜毛澤東、雍正,自許為大獨裁者;反對處置蔣介石銅像、反對轉型正義,說什麼「管它過去幹什麼」。這些所言所行若非足以危害國家,至少也是阻礙民主進步。全世界所有經歷長期獨裁壓迫及國家恐怖主義的地方,哪有不需要轉型正義以便「團結和解再出發」的?全世界黨產得之不正,掠奪國產民產且用於進行不公不義競爭的特權集團,哪有不需要「還財於民」「黨產歸零」的?

柯文哲引用波蘭前總統華勒沙的話「如果你一定要在團隊裡分出敵人,那你永遠搞不完」,表示要大家「忘掉過去」。但必須被追究歷史責任的白色恐怖一代能說是民主團隊裡的人嗎?追究歷史責任(包括黨產掠奪)算是「製造敵人」嗎?那歷史永遠沒有公道是非了!世界只有「強凌弱眾暴寡」「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什麼民主進步都談不上了!

柯文哲引起爭議的諸多談話中,只有「兩岸一家親」值得探究。「兩岸一家親」要看從哪個角度談。如果從兩岸同文同種、難得相知相惜,以及許多人有「血濃於水」「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的關係看,兩岸可以也應該是一家親的。但如果從民主與極權的關係看,兩岸就像古人說的「薫蕕不同器,堯桀不共國」,像聖經哥林多後書說的「信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也就是在親情友情之外,不可「以私害公」,除非中共願意逐漸走向民主。

(以我個人為例。一九八〇年代我認識了幾個鄧小平及胡耀邦親信,彼此見面及電話都「相談甚歡」;我也見過中共保守派口中的「五胡亂華」某些人,覺得他們既善良,又有民主自由嚮往,並且努力引領中國往那個方向前進;我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看到德高望重的鄧穎超稍睌入場,鄧小平及楊尚昆等人都趨前致意,但她卻走向我,要我叫她「鄧大姐」而不是「周夫人」,拉著我的手親切聊了幾分鐘,直到台聯會長林麗藴第二度趕來催駕,說不要讓人民大會堂另一邊的客人久等,她才道別離去。老實說,在海峽兩岸當時兩位「國母」中,我對鄧頴超自然樸實的印象,比宋美齡好太多了!我也對中共在胡耀邦主政下真正的「撥亂反正」,比蔣經國帶有表演性質的改革敬佩多了!蔣經國是因他在世最後二年的開放措施,讓我頓然改觀。中共則是在胡耀邦被鄧小平趕下台後,尤其是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讓我中止了對「中共民主」及兩岸「民主統一」的盼望。胡耀邦的下台及驟逝,帶給我極大傷痛,他是我心目中中共建國以來「第一人」!)

比起柯文哲來,韓國瑜算是孔子說的「斗筲之人,何足算也」。但這個算不上大咖的人竟以「賤辱高雄」捲起旋風,外溢到其他縣市,如此反常詭異,簡直不是一般正常人可以想像。他說高雄、台南「又老又窮」,但我廿年來去過高雄四次、台南六次,都是越來越漂亮。而且聞名世界的旅遊聖經《孤獨星球》公佈二〇一八年全球最值得旅遊十大城市,高雄就排名其中,足見其觀光魅力。

最糟糕的是,韓國瑜一直以「生殖器」用語打選戰(簡直是「亂開黃腔」),如說那些要他為失言失格道歉的候選人是「連屁股毛都沒長齊」,說他當高雄市長,將「把摩天輪與汽車旅館結合,歡迎亞洲各地年輕人來,上去做愛做的事。」說「誰來投資給高雄一千個工作機會,我就親妳的臉一下,給一萬個機會,我就以身相許,晚上跟妳睡覺。」(但他竟然馬上說「晚上陪睡」是指「泡茶聊天」,如同他口中「又老又窮」的高雄,近日又被他改口稱「全台灣最耀眼珍珠」,講話既乏信用,又無厘頭。)

更不必說,韓國瑜居然扮演起比柯文哲更嚴重的獨裁者,語出驚人表示「如果當上高雄市長,所有高雄街頭的政治抗議、意識型態請願,全部都不准!」「政治要歸零,經濟要一百!」,要把政治趕出高雄!

台灣年底選舉真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民主大倒退危機。而民主的可貴處正在於,選民自己造成的,選民可以自己收拾。能否把被肆意破壞的民主價值「撥亂反正」回來,就看選民的政治智慧了!

作者 / 孫慶餘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風傳媒)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危機 台灣 政治 民主 民進黨
2018-11-06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韓國瑜說:跟著他的「月亮」! → ← 誰說500萬人口的高雄市不可能 ?

Related Posts

高市首相的表態和中國的反應

  隨著高市早苗接連在自民黨總裁及總理大臣選舉的當選,日本政治成功通過了一段瓶頸期。對台灣而言,高市首相是相當頻繁於表達對台友好、親善的首相。同時,她也是有非常正確認知,意識到中國的武力挑釁就是對東亞最大威脅的領導者。   在日前,高市在國會表態,當「台灣有事」發生的時候,日本將視為「存亡危機事態」,藉之啟動集體自衛權。對於戰後日本國防政策而言,這算是一個相當有突破性的表態,確認日本在「日美安保條約」的角色中,也可能有相當積極的行動。   不用說,對於高市首相這樣的表態,我們可以從中國的外交官,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網路上狂言要砍殺高市首相的發言知悉,中國對高市早苗的說法是相當不滿。但除了最官方的外交部發言外,還需要有一定層級的人以「戰狼」言詞傳達中國官方對日本的潛意識。   日本在地緣戰略的問題 其實,從戰略的角度來說,安倍生前的「台灣有事,即是日本有事,即是日美同盟有事」的定調,同時可視為「消極性的說明」和「積極性的表態」。   消極性的說明不消說就是因為台海必然會影響日本在沖繩海域的安全問題。積極性的表態而言,其實現在已經由繼承其志的高市首相說破,也就是台海戰爭中,日本是有行使自衛權之準備。事實上,日本聯合美澳兩國以及法、紐、加等國,動員將近六萬兵力,在今年十月舉行日本戰後,規模最龐大的「自衛隊綜合演習」,就是以周遭海域可能遭到攻擊為想定。由於日本是全球少數,要同時面對來自俄國、北朝鮮、中國威脅的國家。在台海開戰時,極有可能發生朝、俄兩國同時使用武力行動(除了出兵以外,電磁武器干預、導彈威脅、封鎖港口等做法都有可能),讓美國為首的盟國必須備多力分,無瑕於援救台灣。   可以確定的是,台海戰爭的兵推劇本中,如果單單像諾曼第登陸般的覺得集中登陸兵力於台灣海峽,只設定屏東、雲嘉、淡水作為登陸點就想完成奪島,是太過異想天開了點。但這也是最是關於日本安保問題的問題,也就是預料解放軍會將戰事延燒到沖繩、石垣等諸島;最嚴重者就是在戰時利用日本的領土作為侵略台灣的戰略要點。   退一步而言,就算中國僅以劃設海上封鎖區域,揚言封鎖就是擊沉來包圍台灣,按照與那國島、石垣島等地方跟台灣的距離,日本的經濟海域極有可能被劃設進入中國的軍事封鎖區域。更不用說台灣海峽是日本在商貿進出口上,極其重要的水道。   面對中國日益猖狂的戰略挑釁,石破茂政府其實就相當重視了,在其任內除了批准了岩崎茂幕僚長擔任台灣的行政院顧問,同時也強化了日本對台灣海巡層級的合作。在文中提到的戰後最大規模自衛隊演習,不用說當然是在石破任內規劃的。   結語 對國際局勢而言,日本積極備戰,符合其與美國、韓國、台灣,乃至於越南、菲律賓、澳洲等國家的共同利益。   高市早苗首相在上任不久,即宣布要將軍事開支提增GDP的2%,並將對台灣戰略模糊的空間縮減,除了可以說是因為執政政權的合作對象,從左翼反戰的公明黨,換作成偏右派政黨「日本維新會」的結果,也代表日本對於中國破壞國際秩序的重視有所提升。提升安保危機意識並準備,更有助於日本重新偉大。 作者:賴其瑋

幻象機隊的去留

1997年5月空軍正式接收第一批幻象戰機,1998年10月完成最後一批幻象戰機的接收,自此空軍正式進入使用幻象戰機的時代。不同於以往的戰機,幻象戰機具有高速攔截的優勢,在空軍戰機部隊中,擔負北部空防的緊急攔截任務,也是三型主力戰機中,空戰性能較為突出的機種,但隨著服役時間持續增加,加上幻象戰機的養護成本是三型主力戰機中成本最高的機隊(每小時80萬台幣),究竟是要封存部分機隊還是全數除役,在過去數年成為國防圈討論的焦點。 今年九月,幻象戰機製造商達梭公司曾言,相關的備用零件、維修能量將持續支援台灣使用的幻象機隊,但未來是否能出售更為先進的「飆風戰機」,決定權不在達梭公司。從實務的角度而言,台灣能否獲得採購飆風戰機的機會,除了和本身的國防預算有關外,現實的問題在於,法國是否能頂得住北京政治壓力?才是台灣未來能否獲得飆風戰機的重中關鍵。 持平來說,法國的飆風戰機確實是一架性能極為優異的4.5代戰機,加上目前國際訂單持續增長,法國空軍也逐步將老邁的幻象戰機除役,未來幻象機隊的零附件恐將面臨斷炊的危機,這也是空軍目前對於幻象機隊最為頭疼的原因;然而,即使我方未來向法方提出採購同等數量的飆風戰機(60架),政治因素乃是法國是否願意出售的關鍵。 假設空軍未來無法向法國採購到新式戰機,幻象機隊仍面臨除役、採購新機的壓力,放眼望去,國際上能出售具備緊急攔截能力的戰機、同時性能又能超越法製幻象戰機的國家僅剩美國。 美軍目前的主力為F-35A、F-22、F-16系列與F-15系列戰機,前述兩款為匿蹤戰機,台灣能否採購F-35戰機仍為未知,空軍早已向美方採購到最新款的F-16戰機,F-15最新款為F-15EX戰機,為波音公司的產品,2021年首度試飛,該款戰機配備兩具發動機,能攜帶29500磅的武器,飛行最大速度為2.5馬赫,加上3900公里的續航力,最大升限為6萬英呎,能攜帶12枚空對空飛彈,從性能來論,超越目前的幻象機隊,也有機會成為空軍期待的新機種。 無論是法國達梭公司的飆風戰機,或是美國波音公司的F-15EX戰機,兩款戰機均為全球性能優異的雙發戰機,以台灣的特殊處境來說,關於幻象戰機的替換機種,未來恐以採購美製的F-15EX戰機為最大的可能。 作者:宋磊

跳脫藍紅兩中敘事窠臼,建立台灣自身的反共論述

自1990年代起,以所謂「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為首,具有極度親中與左傾色彩、支持台灣被共產中國統一的多個政治團體,每年秋天,都會在當年中華民國處決政治犯的知名場域—台北馬場町刑場原址,舉行所謂「秋祭」,以紀念其所謂死難同志。 原本,這只是一小群老.被統派兼滯台中國人,自我滿足、行禮如儀的戲碼,並沒有多少正常台灣人會理睬,但,在今年,原本相對平靜的情況,卻因為作為「中華民國在台灣」最大在野黨、近年自甘為赤色中國在台馬前卒的中國國民黨,選出不僅言行乖僻,也毫不掩飾其極.被統派色彩的鄭某人,成為該黨新任主席,而鄭大主席又亟於向赤色中國習政權表忠,以鞏固其首席買辦地位,因此與秋祭主事者臭味相投,在甫就任黨主席不滿1週時,表態將參加秋祭,並且對「該秋祭將一併紀念1950年韓戰爆發前,因『透過赤色中國在台諜報網,將當時中華民國國軍兵力與防務配置等重大軍事機密,洩漏給赤色中國,以利其規劃侵台戰爭』,遭中華民國情治當局破獲,而遭處決的前國防部參謀次長.陸軍中將吳石等4人」的事案,抱持毫無忌憚的態度。雖然秋祭主辦單位一度有意配合鄭大主席掩飾此般事案,但在發給媒體的活動採訪通知中,卻依然鑽出馬腳、圖窮匕現,致使鄭大主席為此依然難以逃避社會批評檢視,即使在中國國民黨內部,也不乏論客撻伐。 然而,稍加檢視台灣社會各界,撻伐鄭大主席此次參加被統派「秋祭」的立論後,以台灣人的立場而言,卻也不免有難以完全信服或苟同之處: —無論是國家認同立場傾向於中華民國的藍營人士,抑或是在2016年後逐漸興起、自以為能接合中華民國流亡遷佔政權與台灣於一的所謂臺派,絕大多數的立論,都是立基於「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一個完全正常的主權國家」的出發點,進而指涉被處決的吳石等4人,以背叛國家、向敵方洩漏關鍵軍事機密為由,其理由並無不當;但,如果從台灣本位立場出發、正視國際法法律事實的角度來看,藍營支持者與華「國」臺派的主張,仍然是很有問題的,因為: .中華民國重慶/南京國民政府,從1945年依據東京盟軍總司令部《一般命令第一號》將台灣分配予其受降開始,乃至於1949年年底因國共戰爭全面失利,將其中央政府自中國移轉到佔領地台灣.台北以後,直到現在為止,並未透過國際條約(特別是盟國對日和平條約 《舊金山和約》)、或住民自決公投之類的正式手續,取得台灣與澎湖群島的主權,中華民國在台灣不是國際法意義的主權國家、僅係具有自治權限的自治實體; .吳石等4人惡性的重大,不僅在於吳石等3名涉案的高階將領及校官,違背軍人對其所任職的中華民國政府,之所應有的忠誠義務,將重大軍事機密洩漏給作為敵手的赤色中國黨政軍當局,使中華民國政府有進一步失去台澎、必須再度流亡的危險;從台灣與台灣人本位立場的史觀來看,吳石等4人的惡,在於他們想要將當時主權狀態仍未終局確定的台澎,納入惡性實不遜於中華民國在台政權的赤色中國之手,為滿足其民族、國族及政黨之類的政治信仰,不惜扼殺台澎與其法理住民所應有,在戰後和平條約簽訂、而未定台澎主權歸屬時,將來得透過一定法律上程序,自主決定其主權態樣的權力,只可惜當時台灣人還沒有自己的國家與政府,得以親手懲治這4名赤色中國的間諜,才必須要由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動手。 在此不妨假設:ㄇ如果美國小羅斯福及杜魯門政府,在二次大戰末期規劃戰後日本帝國外地領土的處分方案時,沒有將台灣規劃為模糊的美中共享利益區域,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美國享有其部份戰略及經濟等利益,而是如同朝鮮半島北緯38度線南半的部份般,經美國實施一段時期軍事佔領後,讓台灣走向制憲建國,根本不會有中華民國對台灣,先軍事佔領、後中央政府流亡來台,並將台澎拖入藍紅2個中國政權內戰的泥淖之中,並使藍色中國的高級將領及軍官,有得以將台灣作為獻給紅色中國的伴手禮的任何機會。 但,以上的可能性,不僅藍營人士不肯承認,就連華國臺派也對此視而不見,雙方的論述都有「將中華民國流亡政府視為預設值般的存在,而並沒有從根本檢討其存在的正當性、合法性」,以及「僅就吳石等4人違背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忠誠義務立論,結果反而是在強化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存立」的盲點。 因此,在本文文末,筆者認為,這起實例足以證明:台灣人在面對發生於台灣、涉及藍色與紅色2個中國政權歷史遺緒的問題時,有必要跳脫藍紅2中的歷史架構,基於台灣與台灣人最大、最適公共利益的本位立場,來發展破解其窠臼的論述,進而逐步使台灣本位的立場,成為台灣社會的普遍共識,以作為將來擺脫中國糾纏、正式建立台灣主權國家,所不可或缺的基礎。 作者:吳哲文

當布魯塞爾響起台灣聲音:淺談蕭美琴歐洲之行的意義

       在歐洲議會莊嚴的會廳中,蕭美琴副總統以沉穩而堅定的語氣開場:「台灣不尋求對抗,但也不會退讓於威脅。」這不是一場例行演說,也非國內反對黨所謂「浪費公帑所做的外交秀」,而是台灣外交史新篇章。      過去幾十年,台灣的外交空間屢遭擠壓,許多官方場合被排除於國際舞台之外。此次蕭美琴能在歐洲議會所在地公開發表演說,乃台灣副總統首度在歐洲核心政治場域發聲。即使此次活動是由跨國對中政策議會聯盟(IPAC)主辦,規模有限,但政治象徵不容忽視。歐洲議會的會議室,不僅代表歐洲民主制度的象徵,更是歐盟對外政策的「精神中樞」。能夠讓台灣的領導人於此發言,本身就是歐洲對台灣立場逐漸鬆動的信號。也許其出席規模遠不及其他國家、出席頭銜也非對應其職位,地位仍不及正常國家元首水準;或所涉及事務非國際主流領域,單就歐盟國家願意通行這位可能使中歐交惡的特別人物造訪一事,足見在現實外交的封殺下,仍可爭得出頭機會。         歐洲議會雖無外交決策權,但其政治影響力往往走在執委會與會員國政府之前。該議會議員是來自歐洲各國的精英,其集體態度縱使無法直接決定各國外交決定,卻能夠推動歐盟外交政策的輿論風向。蕭美琴此次訪問,正是從這條「輿論管道」著手,將台灣議題送進歐洲政治討論的核心。        這種「議會外交」的策略,有別於傳統國與國之間的正式外交。依賴個別人脈、信任與價值共享,甚至是情感共鳴,尤其當利益與同情契合之際。蕭美琴長年在華府與國際政界累積的聲望,使她得以自然地與歐洲議員建立互信。當她談論「台灣民主如何在壓力中生存」,那是一種能夠跨越制度、超越國界的共鳴。事實上,在她演說後,已有多位歐洲議員在社群媒體上表態支持台灣,呼籲歐盟應強化與台灣的貿易及科技合作。這些看似軟弱又零散的聲音,正是歐洲輿論中最有潛力的火種。         昔日滿清末年,中國也面臨遭強國瓜分的危險,彼時中國有志之士四處奔走、周旋於各過之間,後來主要由美國出面斡旋各國,要求各國在華利益共享,間接造就中國領土完整、免受列強瓜分;當然,美國所以反對瓜分中國必然有現實利益考量,卻也包含對中國弱勢處境同情,從義和團之亂後,將庚子賠款退回,成立國立清華大學與資助中國留學生,作為栽培年輕學子之用,足見國際間在利害權衡之餘仍顧及集體情感及文化共鳴。因此,台灣在正式外交若不主動塑造被看到的機會,宛如淪為被國際遺忘的一角,方是真的死亡之時,被陷入戰火更加難受。         因此,蕭美琴的歐洲之行,不該被視為一場政府砸錢買公關事件,而是台灣化被動為主動,作為長期「歐洲再定位戰略」的一環。這趟議會外交在台灣行之有年,如今接受元首級人物出訪,不在於博取短期媒體聲量,而在於台灣在歐洲政治生態中「成為議題、被聽見、被納入討論」,將間接影響中美外的國家,而非在中美夾縫中求生存。外交從來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無數次對話與溝通所累積出的信任工程。故本次蕭美琴在歐洲議會發聲,代表我們已從「被動等待承認」的角色,轉為「主動形塑國際敘事」的參與者。  作者 /劍藏鋒

Recent Posts

高市首相的表態和中國的反應

高市首相的表態和中國的反應

  隨著高市早苗接連在自民黨總裁及總理大臣選舉的當選,日本政治成功通過了一段瓶頸期。對台灣而言,高市首相是相當頻繁於表達對台友好、親善的首相。同時,她也是有非常正確認知,意識到中國的武力挑釁就是對東亞最大威脅的領導者。   [...]

More Info
幻象機隊的去留

幻象機隊的去留

[...]

More Info
跳脫藍紅兩中敘事窠臼,建立台灣自身的反共論述

跳脫藍紅兩中敘事窠臼,建立台灣自身的反共論述

自1990年代起,以所謂「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為首,具有極度親中與左傾色彩、支持台灣被共產中國統一的多個政治團體,每年秋天,都會在當年中華民國處決政治犯的知名場域—台北馬場町刑場原址,舉行所謂「秋祭」,以紀念其所謂死難同志。 [...]

More Info
當布魯塞爾響起台灣聲音:淺談蕭美琴歐洲之行的意義

當布魯塞爾響起台灣聲音:淺談蕭美琴歐洲之行的意義

       在歐洲議會莊嚴的會廳中,蕭美琴副總統以沉穩而堅定的語氣開場:「台灣不尋求對抗,但也不會退讓於威脅。」這不是一場例行演說,也非國內反對黨所謂「浪費公帑所做的外交秀」,而是台灣外交史新篇章。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