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寂光緒熊沒了 體壇淡淡哀傷」、「終於奪冠!光緒熊拜拜」。
暌違108年後再度奪得美國大聯盟總冠軍的芝加哥小熊,肯定是近日美國棒球乃至全世界棒球界討論的熱門話題。臺灣媒體也都大篇幅報導,不論是標題還是內文,都不約而同出現「光緒熊」此一詞彙。之所以稱呼小熊為「光緒熊」是因為上次奪冠的1908年正好是清朝光緒年間。乍看之下,「光緒熊」此一稱呼沒什麼問題,媒體與鄉民也都用得很自然,中國媒體與鄉民這樣用我沒意見,但臺灣人這樣用就值得商榷。
大家仔細想想1908年,也就是光緒34年,當時候的臺灣所處的時空環境是什麼?「光緒是清朝皇帝使用的年號,那臺灣當然是在清朝統治之下」,想必有不少臺灣人會如此回答,但實際上光緒34年的臺灣早就是在日本統治之下,使用的年號是明治,對於臺灣這塊土地來說,光緒34年應該是明治41年才對,在臺灣要比喻1908年的小熊,怎麼樣也應該是「明治熊」才對。
當然說「光緒熊」也不能說不對,只是多數臺灣人卻不會用「明治熊」,凸顯的正是日治時期的歷史長久以來被抹除、被遺忘所造成的結果。戰後國民黨統治臺灣,念茲在茲的就是要「去日本化」,從教育到公共空間大量的「日本統治記憶」遭到有系統性的抹除,舉個例子,像是許多寺廟內的碑文或是柱子上若有日本紀元,都會遭到刻意的抹除,有些還會直接替換成民國紀元。這種脫離歷史脈絡的作法直到今天還會在部分展示日治臺灣的展覽解說看板中看到。就連私人空間國民黨也不放過,國民黨臺灣省黨部曾發文給省府社會處(黨國不分一例),指出本省籍住戶多有懸掛落款「昭和」年代之匾額、獎狀、鏡框,認為此舉有失國體,要求應該嚴加取締。(註1)
長年以來臺灣史就是被架接於中國史的脈絡之下,許多臺灣史的書寫都嚴重脫離歷史脈絡,無怪乎,問大家西元1920年是民國幾年,大家掐指一算就知道是民國9年,但是1920年是日治時期臺灣的什麼年號的哪一年?能夠馬上答出來的臺灣人恐怕屈指可數。
可喜的是,在網路上已有不少網友質疑使用「光緒熊」一詞不符臺灣歷史脈絡,「光緒熊」的稱呼反映的正是長期以來臺灣史觀建構的問題,臺灣史的建構應該是以臺灣這塊土地為主體。下次使用紀元來比喻時,大家不妨稍微思考一下當時的臺灣所處的時空環境,回歸以臺灣為主體的歷史脈絡,從小處做起,建立臺灣主體史觀。
註1:有關日治時期紀元遭到清除的過程可參見吳俊瑩,〈如何稱呼臺灣史上的「日本時代」?兼論戰後日式紀年與意象的清除與整理〉,《臺灣文獻》,第65卷第3期,2014年9月,頁4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