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政府與柯P旋風之所以颳起台灣人對於民主政治的期待,是在於他們相信資訊對稱這樣的價值、在於他們承諾會盡其所能地讓每個平民都能知悉政府正在做什麼。教育是百年大計這樣的老話我們已經聽過不下千遍,每個政治人物也都喊著「窮不能窮教育」等精美的口號。然而,這樣的普世價值卻在高教崩解的現在用最嚴酷的驗證,一次次的鞭打這些口號與價值的實踐情況。
2015年,時任的教育部長吳思華開創出「高等教育創新轉型計畫」這樣的政策並擬定《高教創新轉型條例草案》來因應這場猶如血雨般的大學退場危機。時隔一年,2016年的高教危機從過去永達技術學院、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的退場,進階成明道大學、玄奘大學、康寧大學、中華大學、玄奘大學、開南大學、臺灣觀光學院、大華科技大學、和春技術學院、大同技術學院、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蘭陽技術學院、遠東科技大學、南榮科技大學、南亞技術學院(時名桃園創新技術學院)、大漢技術學院等私校在聯合招生體系中招生不利,紛紛中箭落馬被一一點名恐是高教轉型計畫50億退場基金的第一波退場私校。
面對大學退場,我們都承認大學辦學的好壞,不是學生人數的多寡,也不是學生在入學時拿出的聯合考試成績有多亮眼,而是該所學生在日常表現與專業技能的展現上,是否具有一定水準,可以將其稱為「優秀的學府」。
現今,無論是《台灣大學排名網》中貼文被點名即將溺水的15所私校,還是依照現有資訊與標準來自行認定的退場名單,我們都必須承認,這樣的猜測無益於高教本身的發展以及整個台灣社會的和諧。其實筆者不解,在小英總統與民進黨政府一再強調「公開透明」的價值之下,既然已經全面執政了,又有什麼理由不公告大學退場呢?對於高教危機,筆者提出幾點質疑現今教育部的不公開政策對於高教體系的影響:
一、大學退場這樣的議題涉及成千上萬名師生與家庭,事關重大的社會爭議(或說公共議題),為何小英政府執政之後仍堅持「保護」私校發展為由拒絕公布目前教育部鎖定、輔導中之名單。在資訊不對稱的狀況之下,私校本身體質便不如公校,私校為求生存勢必會互相在鄰近地區放話製造對手私校即將倒閉、體質欠佳的謠言,惡性競爭的結果,對高等教育的品質與社會的安定,恐怕有害無益。
二、高等教育的受教者與高等教育中工作的相關從業人員皆人心惶惶的此刻,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之下,學生在就讀學校的選擇上容易因不對稱而使得選擇錯誤或因上述的「惡意謠言」錯失了對自身最好的選擇。而私校的從業人員,亦有對部分遭到揣測的私校投遞履歷、進入其體系中服務的意願降低等可能性。
三、即便資訊不對稱,私校自身對於自身學校的社會評價、財務狀況與辦學績效,自己應有一把尺,然而因教育部不願說死,私校便可循永達技術學院的例子,駁斥即將退場的事實到臨時召開董事會宣布退場的最後一秒為止。
筆者坦言,上述的問題或許教育部在公告了之後仍無法有效的改善,但這樣的自欺欺人不但對不起在私校就讀與服務的廣大學生與教職員,更是放任私校繼續胡作非為、傷害台灣的教育資源與聲望。希望教育部與小英政府別忘了已經退場轉型的三所私校,是如何「騙」到最後一刻,使得多少學生失學、教職員工失業、社會動盪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