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另一個會期開始,行政院首先端出的就是七天假跟一例一休的修正。雖然林全表示「不是砍假,而是調整全國假期一致」,並端出資淺勞工特休等配套措施。但我認為,與其現在討論實質的待遇安排,不如先恢復勞工對法規與政府的信任。畢竟特休的安排牽涉到勞工個人跟雇主之間的協調,如果受雇者無法安心請假,須時時擔心被扣薪、補加班,那麼這個特休也是「看的到吃不到」,最後的結果等於實質增加工時。
事實上,一個相互信任度越高的社會,就可以省下越多防弊的成本,促進各種事物良性運轉。但目前台灣的勞動狀況卻剛好相反,勞工對雇主、勞基法與政府的信任度相當低。從法規的實行狀況來看,勞基法雖然已經實施多年,但很多非都會地區的工作卻不一定符合基本薪資。更別提許多雇主不願負擔勞健保、用各種名義剋扣薪資跟假期、要求無償加班等狀況。而公部門的稽查能量也無法讓勞工滿意,近幾年地方政府普遍的財政困難、精簡人力,也讓公部門的行政能力持續限縮。一旦真的遇到不法待遇,勞工也必須冒著自己被解聘的風險去檢舉,檢舉之後還得承受長時間的協調成本,即使協調獲勝,也只能拿回原本的薪資,期間的精神損失和參與成本都無法受到補償。種種法規上的不對等,等於變相鼓勵資方去東扣一點西扣一點,有扣到就算賺到。
綜觀上述的種種現況,我們不難理解行政院規劃中的「特休」有多麼讓勞工無感。如果真的想要爭取民眾的認同,應該先恢復受雇者對勞基法的信心,落實勞動教育,強化各地勞動局的稽查能量。讓大家感受到「法規怎麼寫,雇主就會怎麼走」。如此一來,我們才能脫離應然與實然的泥淖;對勞基法的修正,也才能進入更實質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