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軍公教的「尊嚴」抗爭後,觀光業者也醞釀要在9月中旬展開遊行,宣稱由於民進黨政府不願接受九二共識,導致北京減少中國旅客來台數量,使得台灣觀光旅遊產業受到極大衝擊,觀光局也估計全年陸客來台觀光外匯收入將少三百六十億元,加上某些媒體更是誇大的報導虧損數額,引發政府與社會上諸多的爭議,行政院更隨即宣布實施三百億元觀光產業優惠貸款,以協助受陸客衝擊的相關產業,並提出觀光產業稅捐減免、失業勞工就業協助及產業貸款展延等措施,意在協助業者度過觀光寒冬。
這一連串的觀光產業爭議,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提出分析,一個是政治面向,另一個則是商業面向。在政治面向上,從觀光業者的主張與國民黨的觀點便可知一二,他們認為,中國遊客減少、陸客觀光產業減縮乃是民進黨不願接受九二共識下所導致的兩岸關係問題,但這其實正是暴露了跟中國打交道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要維繫跟中國之間的關係,就只能聽中國政府的話,一旦違反中國的意思,中國馬上就可以透過縮減來台人數等方式「教訓」不聽話的人,這種由於政府干預所導致的不穩定的交易關係,從根本上就威脅著整個觀光產業的交易安全,因為這些產業,連帶整個國家都將可能因為中國一時不高興就有隨時陷入困境的危險。由此觀之,跟中國來往是完全無法預料的,在這個意義上,即便現在的政府屈服於九二共識,也不意味著中國之後就會「好心」的開放大量陸客來台,因為當它知道透過遊客縮減可以展開威脅,要求台灣讓步時,為什麼中國不要軟土深掘呢?
從商業面向來看,過去八年,馬政府透過承認九二共識、傾中政策等方式向中國交換來大量的陸客人數,並且不斷的用政策宣傳的方式誇大陸客來台的觀光效益,使得觀光產業無不趨之若鶩的想要在這塊陸客大餅中占上一席之地,在被陸客大餅的效益迷惑之下,觀光產業進行了過度的投資,這使得所謂陸客團變成削價競爭的領域,各種零團費的陸客團一一出籠,更不用說陸資一條龍觀光產業進入台灣,更惡化了陸客團削價競爭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卻一直沒有受到馬政府妥善的規劃與勸導,而是繼續宣傳陸客效益,導致如今市場過度飽和、投資過度的觀光產業窘境。如今,民進黨政府有意識到「觀光業過度偏重陸客」這件事,而開始推展南向政策,以及開拓日韓歐美旅客的政策,藉由開拓市場,台灣的觀光與政治才不會持續地受到中國把持,也唯有如此,台灣的觀光才能更為國際化與開放。
應該嘆息的是,如今的台灣觀光產業眼中竟只剩下陸客,過去馬政府執政時代過度偏重中國,導致的過度投資的觀光危機,在今日終於更赤裸裸的呈現了出來,儘管陸客來台的效益早已被揭露,他們並沒有為台灣帶來多大的產業效益,反而在過度競爭與中資來台等情況下,台灣的觀光產業承受的只是削價競爭的苦果。發展觀光是台灣這座小島所一定要關注的策略,論領土、論資源我們或許都比不上其他國家,但我們可以透過取之不盡的大自然美景,以及台灣人民豐富的人文風情吸引外國旅客來台灣,台灣社會或許該反求諸己,我們是不是被陸客大餅給迷惑而忽略了更多重要的事物?我們觀光設置與規劃真的夠好嗎?我們的觀光導覽與指示足夠國際化嗎?我們有好好的對待台灣的文化與美景嗎?真的要發展觀光,我們有更多關於觀光的本質上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昧的假想有陸客就有很多錢賺,而不去思考如何使台灣更好地呈現給世人,這無異於是本末倒置、短視近利。
總之,不再偏重陸客、積極發展台灣特色吸引全球遊客,唯有如此,市場才能做大,國家也能脫離中國掌控,邁向正常的發展。其實,一個由人治且善變的中國政府導致的所謂「台灣觀光產業的寒冬」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個假議題、是政治操作的產物,也是傾中政策下的苦果,若我們能放下對陸客的過度執著與迷思,產業回歸正常的商業計算與投資,政府回歸正常的觀光旅遊規劃,一起努力把台灣的觀光旅遊建設得更好,這才是真正治癒台灣觀光產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