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天,但這一天,是全國國中免試升學(會考)放榜的日子。對全國國中生而言,這是第一個必須血淋淋的接受大眾眼光的岔路,更是每個國中生必經的成長之路。這個重大的一天,筆者看到的榜單是無比的擔憂與惆悵。筆者身為中部人,對於故鄉的各校招生狀況一向非常關注,今天的榜單讓筆者看到的,是一個過度擴增而稀釋招生狀況與資源的故事。
根據現行的規範,無論是大專院校還是高中職,各校要增設、改名、停招科系都必須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核准後方可增設、改名、停招。少子化的衝擊之下,儘管有教育部的科系更動審核機制,私校在科系的規劃沒有做好盤算,仍是普及的狀況,甚至這樣盲目地增設、改名或停招科系,造成私校校務發展出現瓶頸的情形也逐漸在少子化的把問題以劇烈的形式浮上檯面。
今天國中放榜,對於私校科系的哀愁,筆者想拿一所私校當例子:該校原先只有資訊、資處、餐飲、美容、汽車等五科,以及名存實亡的流飾科、2013年新增的多媒體動畫科共6科(名存實亡不列入),這樣的招生狀況就筆者當時的觀察,是大概維持500~700之間的招生狀況,各科即便是招生不佳無法擴編到第二班,也是維持有40人以上的規模。近年,該校為了轉型、擴編求生存,短短2年內新增了時尚造型科、電子商務科、飛機修護科與航空電子科4科。今年度招生的狀況,該校招生共招9科,有5科未達40人。
或許,對於不是走高職路線、已經離學生生活有一段距離的人不太清楚5科未達40人是什麼概念,筆者簡單的解釋一下。5科未達40人甚至最低人數達11人代表的是該科只有一班,且是小班教學,而倘若二招、獨招仍沒有將相關科的學生數拉高的話,會導致開學後師生比過低而讓部分的老師遭到解聘、轉為兼任、學生被迫轉科等問題產生。
為什麼?原因在於,大多數的私校並沒有打算一個科系只招進40人不到的人並提供10位左右的專任老師來授課,既然招生狀況不佳,勢必得開源節流,從師資的薪資福利等方面下手,甚至像是一個科系只有11人的狀況,如果未來的二招、獨招等招生管道仍無法有效提升學生數,併科上課、轉科等措施也是私校常用的手法。
從這個9科有5科未達40人,甚至有科系只收到11人的私校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私校現象:目前的少子化衝擊讓私校在轉型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要重新找師資、設備,往往會以現有的資源去做調整,例如將原先就有的科系將相似的科系增設、將原有的科系改名等方式。為了是讓科系的名稱更加符合升學潮流,以彌補原先科系招生狀況不佳的事實。而這樣的設計讓私校經常性會每年都針對科系做一定程度的變動,也讓考生、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大眾陷入一種摸不清楚學校究竟是在做什麼的疑惑思緒之中。
過度頻繁的增設、停招、改名校系,往往是一個學校轉型必經的過程,但性質過於接近的科系仍要有增設的動作,學校的本意是提升學生人數、改善招生的危機。但在家長與學生眼裡,那是一個招生噱頭,更是一個令人卻步的選擇-既然性質相同卻仍以換個名字的方式增設,勢必會有該科系是否是短線操作的疑慮,這樣的疑慮,對於招生是有害無益的。
文末,筆者想將這種科系的問題從招生角度拉回到學生面,就學生受教權利來看,私校這種幾乎是短視近利的科系操作手法,不但嚴重打擊了學生對未來的憧憬,更是讓私校除了主打科系以外的科系因為資源遭到稀釋的緣故學生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環境,必須要與他系共享師資的情況發生。教育是百年大計,儘管少子化的衝擊會讓私校面臨退場危機,校方仍應該保有身為教育從業人員的基本道德良知,不應以會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利的科系更動手法,來達成改善招生危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