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數取勝與重視升學的招生模式下,私立科大相對於私立大學,學生素質通常不如私立大學,而雖然這樣的狀況並非校方所願,亦並非只有私立科大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有為數不少招生陷入困頓的私立科大的確在招生上欠缺周詳的考慮。
四月中,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以下簡稱私科協會)發出聲明,表示不應由少數學校的聲音來決定教官的存廢,在近幾年的轉型之下,教官早已從威權走向守護者的角色,不應汙名化教官,且大多數私立科大支持教官續留、增加員額。
對於私科協會的聲明,看完的我思考了一下,似乎也不是那麼的無理,但又覺得私立科大協會打了自己很大的一個巴掌。在說為何打了很大一巴掌前,我們也許先需要了解教官的存在是幹什麼的。
現今的教官在過去稱之為軍訓教官,當初聲稱為了守護校園安全、軍事訓練與思想教育、推展黨務為由進駐了高中職、大專院校的校園之中。在時代的變遷與自由民主風潮的盛行之下,教官逐漸把軍事教育與思想教育、黨務的範疇加以改變甚至廢除。基於這樣的原因,或許讓家長團體與私科協會認為教官已不再威權,進而支持教官的存留,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目前的教官大多的確在言行上淡化了許多政治色彩,也不再明著去做思想的再教育,但大多數的教官仍然會以各式各樣的理由「告誡」甚至「禁止」學生針對社會時事與校園中的爭議事件做表達與行動。而淡化的威權,在大多數的教官之下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窺見威權的影子-只是在社會氛圍之下,教官有所收斂罷了。
在社會氛圍而有所限縮的教官,在校園中的確是衝在第一線的人員,然而衝鋒陷陣的教官「為何」無法退出、讓學校社工遞補?在私科協會的說法之下,我們只能姑且假設是因為校園的「校安事件」太多。那麼,為什麼事件太多呢?
根據筆者就讀於私立學校的經驗與台灣私校的多數現況,台灣的私立學校分為兩種-嚴格篩選學生素質並加以嚴格管控的學校、只要肯進來就讀就好是否嚴格管控因校而異的學校。
在少子化的現代,大多數的私立學校走向了後者。學生素質好壞不能由分數定論,但不考慮學生人格特質僅以學生入學意願決定是否錄取的學校,絕對得花更大的力氣來管理與維護校園安全。
私科協會所謂的「第一線」應是車禍送醫、車禍現場、衝突現場。而這三個現場中,在沒有教官的國中多半是由學務處、輔導室的業務範圍中。在假設沒有曲解私科協會原意的假設下,所謂「尊重各校屬性、環境、需求的不同」也許便是「出事頻率」的高低。而出事頻率的高低,與學生在各方面素質有很大的關聯。
在檢討教官是否有「資格」與「立場」存在於校園內之前,或許校園安全相關事件的出事率才是重點。如果私科協會的會員學校「半數」認為不應廢除且應增加員額,代表的是出事率太高,需要重新檢討所招生到的學生是否在交通安全、情緒管控等層面上有一定的認知與水準,針對相關事件再教育與落實校規的執行。
如果說,出事率太高不是由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下手,而是讓教官存在於校園甚至要增加數量,那麼我想這樣的邏輯是本末倒置的。更何況,私科協會應當做的應是讓會員學校在學生的篩選上更加的謹慎,並有淘汰不適合接受大學教育的學生,才是改善私科校園安全的不二法門吧!
總而言之,私科協會發出聲明力挺教官的行為就個人觀點來看,對於不加以篩選學生素質並有良好的汰換機制的私立科大,比起力挺、要求增員,更該做的事情太多,更何況,我們難以保證教官在私立科大的角色不會是扼殺學生表達、發展學生自治的權利。
作者 / 許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