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因為有了私有財產制,懂得了「擁有」,一旦擁有之後,便開始「比較」;然後是事事「計較」。
張榮發先生所經營的長榮集團,其經營哲學成為業界的典範,有效經營壯大了集團,更為集團積累了巨大財富。因張榮發老先生的往生,再加上妻妾成群,子女眾多,有關集團的經營權及財產繼承問題,一直都是近日媒體焦點,且越演越烈。對於一個組織之興敗盛衰,領導人當然是key man,係關鍵中的關鍵。但為爭遺產兄弟鬩牆,繼承人間如此赤裸裸的爭奪,甚或不惜對簿公堂,總有損形象,何不各退一步,豈不快哉!
![張榮發遺產爭奪案,成為近日熱門新聞。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https://newcongress.tw/wp-content/uploads/2016/03/張榮發遺產爭奪案,成為近日熱門新聞.jpg)
西漢《說苑》有這樣一個故事: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焉何求?」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以此故事為綱,對遺其弓之見解由3個人說出,展現出3種不同意境:
楚王曰:楚人遺之,楚人得之;表現出楚王的心胸寬大。
孔子曰:人遺之,人得之;表現出孔子的大公之道。
老子曰:遺之,得之;表現出老子的至公。
在網路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橋段:有一位老父親宴請兒孫子媳吃飯,酒過3巡後老翁向滿堂的兒孫說道,謝謝你們請我吃飯。此語一出,眾兒孫都以為誤上賊船,吃的是鴻門宴,正七嘴八舌議論應由誰來埋單的同時。老翁才不急不徐的說道,這個單還是由我來埋,只不過是用你們的錢來埋單。晚輩們越聽越糊塗,老翁繼續說道,一旦我百年以後,我的所有財產都將變成遺產,你們都是我的遺產繼承人,不都是這些錢的新主人嗎?
還有一個關於「錢」的描述是這樣說的:放在銀行得是數字,燒給自己的是冥紙,留給子孫的是爭吵,花出去的才是自己的。
人類因為有了私有財產制,懂得了「擁有」,一旦擁有之後,便開始「比較」;然後是事事「計較」。想辦法積累更多,因為愛,除了愛自己外,也愛自己的子女,只要能力所及,總是竭盡所能的給予,不管是生前除拼命積累財富、節省消費,利用各種合法或遊走於法律邊緣的節稅方案,甚或非法逃稅,達到減少繳交遺產稅之目的。其目的,無非是要遺愛更多的財富給子女。
法律是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而健全的租稅制度,則是讓世代正義得以維繫的重要手段。如果「財富世襲」或「貧窮世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這種世襲,將使得社會階層垂直方向的流動停滯,有礙社會公平正義之維護。「財富世襲」有賴健全的租稅制度避免之,尤其是健全而完備的遺產稅制,讓每一個人一旦蓋棺之後,能將遺產能如楚人遺弓般,豁達的或主動(自動捐輸),或被動(繳交遺產稅)的將遺產遺愛人間。「貧窮世襲」則有賴教育或其他方式避免之,因限於篇幅,不在此贅述。
根據《香港商報網訊》報道:香港知名企業家、著名慈善家余彭今年5月2日與世長辭,享年93歲。捐資助學關心教育,回報家鄉捐助公益及捐款賑災等等,一生善果累累。
余彭年有句善言:「兒子強如我,留錢作什麼;兒子弱如我,留錢作什麼」。這位被稱為「中國最慷慨慈善家」「華人裸捐第一人」的慈善家,彌留之際也殷殷囑咐後代將慈善做成百年基業。目前,擁有余彭年全部資產的「余彭年慈善基金會」資產總價值已達93億港幣。
遺產之為物,乃死後用剩的,既然是用剩的,何必要斤斤計較所「遺」由何人得之呢?同樣的遺愛人間,又何必太計較這個人是國中之人、或路人、或家人呢?如果留下太多遺產,反而成了子女爭吵、兄弟鬩牆的導火線,何不將財產生前好好處分清楚。真正赤裸裸來,空手而回,何等瀟灑、自在與豁達。
作者 / 謝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