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投票日已經進入倒數階段,為了在最後衝刺的日子裡拉攏選民,文宣、造勢、掃街拜票都越趨頻繁,不過,也正因為在倒數計這樣劇烈競爭、高度壓力的狀況下,一些候選人或許過於急躁的想對於其他候選人予以評價,因而透露了他們心中的歧視與真正的想法。
這幾天,對於性別與個人性格的歧視性言論紛紛出現在選舉場上,諸如「頭髮比女人長,心理不太正常」、「單身做事比較狠」、「坐四望五還自稱姊姊」,甚至連對手的坐姿都要拿來批評,這些歧視性的言論在選戰白熱化的時期一一出籠,偏偏每個說出這種話的人都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絲毫沒有感覺到這些話語中的不妥當,對於單身者的偏見、對於長頭髮男性的貶抑、對於女性年齡的嘲笑等,無不是透露著傳統保守人士所抱有的偏見與歧視。若我們回想前些時候,當時國民黨候選人就有批評對手「單身」的言論出現,當時在媒體與輿論大家撻伐,才悻悻然的道歉,但這卻沒被該黨候選人們引以為戒,反而為了自己的選情說出一句句更加充滿歧見的話語。
這些「保守派」對於社會的影響,我們可以在批判理論中找到一些有用的分析。批判理論中的一派,認為這個社會的制度,無論是道德或是法律,都存在著父權宰制的痕跡,亦即,存在著某種亟待揭發的權力關係,藉由這個權力的行使,箝制了個人的多元發展,並僵化我們對於身份的想像。
今天我們所面臨的保守派便是這個父權宰制的代言人,他們固守著對性別、身份與家庭的傳統意識與價值觀,不僅不願意、更不容許這種意識被挑戰與改變,因此,他們指責單身者、指責同志、指責某些性別意識與特徵,而這些意識與價值觀都可能成為壓迫個人多元價值的來源,我們對自己獨特性的展現,例如留長髮、穿著的服裝、儀態、對自我性別的認同都可能成為這些意識下的犧牲品。是故,若是一個政治人物抱持這種意識,無論他是立法委員或是政務官,都可能最終將這種意識放入法律制度,進而以國家的力量壓制社會的多元性。
台灣社會的多元有目共睹,我們應該力求建立一個尊重多元價值、尊重每個人的自我選擇的國家,面對候選人毫不遮掩的對個人獨特性與選擇的歧視,我們是應該警醒,這樣的價值觀進入國會後會產生什麼影響,也要察覺到,這些保守的、陳腐的意識與勢力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台灣社會更可能沒有我們以為的那樣寬容,因此,為了台灣社會的包容與多元,我們需要學習,更需要從根本出發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