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校長徐建國被爆在校內座談時,對學生大略說:「民主一人一票是不公平的,因為名校生和無業遊民雙方學識有所差距,1個非常沒有品味的人投1票,學問讀這麼高也投1票,這樣不公平。你應該投2票或3票,或者你投1票的價值等於是我的2倍或3倍,這樣比較合理啊!」這種政治上是精英統治的論述,當今執行最徹底就是新加坡,它們的國父李光耀的自傳不諱言,主張理想的民主知識份子2票,一般百姓1票,更以高薪吸引人才當公務員,實行精英統治。
古代中國封建時代的統治者就以論語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來合理化這種愚民政策,這樣子的社會當然不會進步,所以自古以來,渴望聖君賢相來拯救生民於水火,使百姓安居樂業。很可惜,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太平盛世都是曇花一現,而且都是發生在王朝第2、3代皇帝:像西漢文景、東漢明章、唐貞觀、清康雍乾…,史家稱歸功聖君賢相的精英統治,實際是,天下大亂後,人口減少,可耕地增加,人民自然豐衣足食,史官對聖君賢相歌功頌德,其實是君臣貪天之功為己力。
精英統治的弊病是相信數字,自以為是。前幾年,彰化縣要建國光石化,將二林鎮相思寮的農民遷移到另一地方,統治者聲稱依法行政,也有安置農民配套措施。我們姑且不論是否有官商勾結和污染環境…,就遷移居民也引起反彈抗爭,官員以為另一地方蓋公寓將農民安頓好就可以交待,可是,那些阿伯阿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院子曬穀子、花生…,累了,在竹腳納涼,清風徐來,帝力與我何有哉?悠哉悠哉!這種良辰美景就從此隨著住公寓而永遠失而不復。官員混淆了市場價格和無形的價值,也不懂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生意義。
美國HOLMES大法官經典名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這是精英者所無法了解的。精英者通常來自優渥的家庭,長於深宮婦人之手,不知民間疾苦和弱勢者的困難點。相傳,日本將軍德川家康有意聘請宮本武藏當武術總教練,被幕僚柳生勸阻。德川家康說:「難道他不是日本第一武士,劍術天下無雙嗎?」柳生答:「是,他確實劍術無人可比。」德川家康:「既是如此,請他來教有何不妥?」柳生:「宮本武藏是天才型,他無法了解體會一般普通武士在學習過程中的痛苦和瓶頸。」
時間拉到400年後,前幾年,屏東科技學院學生向馬英九總統訴苦:「現在一個便當吃不飽。」馬回答:「何不吃兩個便當?」原住民向馬反應抱怨見不到他,馬回答:「我不是來了嗎?」以上馬的回答邏輯上並無不當,但是社會觀感和晉惠帝回答饑民餓死說「何不食肉糜?」被稱為昏君並不分軒輊。
如果執政者來自民間一般窮困或普通人家,施政時知道體會兼顧中下階層的甘苦,社會比較平衡和諧;現在台灣2016總統大選3組人馬6個正副總統候選人個個學歷顯赫,全部博士出身,學者從政也並非一無處是,只是,恐怕又沿續馬哈佛大學博士施政8年,忽視下階層,成就資本家的精英統治,其中王如玄博士掌勞委會就有欺壓勞工的記錄,朱立倫的不分區立法委員提名也是一份強權當道的名單,連教育、醫界屬於高學歷社會優勢者都有代表,為權貴張目擦脂抹粉,獨獨少了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弱勢的、教育程度低的農民、漁民…的代表。
社會上,教育程度低的永遠拼不過教育程度高的,自然而然淪為中下階層,很難翻身,這些掌權的博士們什麼時候才想到中下階層的甘苦,聽聽他們的聲音?
作者 / 楊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