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人口政策,攸關人民的幸福,也攸關一個國家長期的興亡盛衰。不當的人為扭曲,雖然可短暫獲利,換得的,卻可能是久揮不去的夢魘。
看到中國堅持36年的「一胎化」人口政策終於喊停,讓我想起了四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我是舊制預官,當一年衛生連醫官。由於當年正式醫科畢業的醫官不多,因此,在前面幾個月,我還兼任家庭計畫巡迴教官。我的手提包中帶的是避孕工具,到處跑。當時的口號是「一個不嫌少,兩個恰恰好」。雖然我説得口沫橫飛,結束時,一問台下的新兵「你以後要生幾個?」,得到的答案,卻總是多於三個(以三到五個最多)。
於是,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落後地區的嬰兒出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後來,終於想到了存活率。多胎似乎只在於平衡或維持適當的生存環境。如果落後地區的人,每個婦女只生二個,未來種族豈不將面臨滅絕?節育計畫,似乎只有在嬰兒存活率無慮時,才可能自然形成。人為的扭曲,效果有限。強制性的操作,則可能在二、三十年後,勢必產生難以挽救的人口結構危機。台灣也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逐漸將家庭計劃中的節育,轉變成加強婦幼衛生。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實行強制性人口政策的國家。1979年,當它開始厲行一胎化政策時,撇開美、歐等對其墮胎的人道批評不談,我開始好奇的觀察其發展。
從理論上講,這些一胎化的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勢必受到過度的保護。差不多家中所有最好的東西,全歸這些小孩。也可能養成他們自我中心、忽視或難以理解他人感受的習性。此種推測,在這些小孩長大時,已多少可看出端倪。有報導,當這些小孩離家上大學時,他們即曾為宿舍的合住,產生不少問題。中國開放後,在國外造成的種種不合常規,甚至引起外人厭惡的脫序行為,是不是與此扭曲的人口政策有關,值得探討。
接下來,一胎化政策,在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併發症已顯現。依中國官方的統計,男、女出生比例,2004年已達121:100。近年來,已有數千萬人找不到女性對象結婚。甚至,網路上已有愈來愈多人在討論一妻多夫的可能性。即令中國開始解禁,男、女失衡的現象,相信在一、二十年內,情況依然無望改善。
最後,是老年人的問題。中國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一直為外界存疑。跟據其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為13億3972萬人。其人口結構,0-14歲佔16.6%,60歲以上佔13.26%(其中,大於65歳佔8.87%,約近1億二千萬人)。如果報載屬實,中國的人口結構,雖然仍不符合以已開發國家所界定的老年社會(佔10%)。不過,若考慮其人均所得及相關的醫療水準/花費,60歲以上佔13.26%,應該已進入一般類似的老年社會了。
如果,以人類60或65歳後的餘命,需要由金錢支撐來看。中國的財政負擔勢必日趨嚴重。一旦經濟惡化,支撐社會的工作人口減少,可預期的,弱勢的老年人口,將並不會如現在對未來的推估,而是急速的減少。即使二胎化有成效,最快也是二十年後的事情。在這過渡的二十年,人口結構的改變,早已造成社會型態的改變。尤其,光是近一億老年人口的醫療支出,早已成為難以承受的負擔。人為扭曲的環保和人口政策所造成的併發症,造成居住條件的惡化,反映出中國人想盡辦法拼命外移的併發症,不正在愈演愈烈?在經濟衰退和大事擴張軍費支出的雙重壓力下,中國是否能安然渡過漫長的轉變期,實値得外界關注。
一個國家的人口政策,攸關人民的幸福,也攸關一個國家長期的興亡盛衰。不當的人為扭曲,雖然可短暫獲利,換得的,卻可能是久揮不去的夢魘。台灣在轉型的過程中,並不順利。情況雖然比中國稍好(因為未做過多人為扭曲),但,也不樂觀。政府長期的忽視,加上缺乏整體性的長期規劃(僅以勞動力的經濟考量為主),任令問題惡化,是主要原因。寄望未來的新政府,在情況未至不可收拾前,能正視並開始真正推動和落實合宜的人口政策。人民也應該嚴肅關注這個攸關自身和未來子孫幸福的重要課題。
作者 / 楊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