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學指導教授常說:
大學生唸原文書,
註解很重要,
英文更重要,
不懂英文,
就看不懂註解,
看不懂註解,
就會處於一種尷尬的狀態。
幾經思考,終於暸解教授的意思了!
柱姐很重要,
英文更重要,
不懂英文,
就看不懂柱姐,
看不懂柱姐,
就會楚瑜一種尷尬的狀態。
上述是最近網路風行的政治流傳笑話,反映國民黨正面臨被China(拆哪)的危機。在國民黨政治甄補的體系下,有理念的政治菁英很難與官僚虛假作風互存,永遠是內鬥內行,恨鐵不成鋼。歷任政黨領袖推動本土化措施,確實讓國民黨更融入台灣社會,但本土化措施也讓國民黨「江浙權貴性」的DNA淡了,江浙集團的統治者氣質固然令本省人反感,民主化歷程促使外省權貴勢力也被迫讓出舞台。
國民黨歷經多次政黨解組,好不容易在民主化過程找到維持執政的生存道路,庸才政治對於維持「中國」也力不從心,偏安一隅的政權也必須面臨轉型,國民黨在1949年後丟掉了中國,現在唯恐失去台灣,現狀之下海峽兩岸以不同的生命體在活躍,國民黨卻面臨在兩岸的歷史軌跡中化為非主流的危機,它面向台灣會被中國-拆哪;倒向中國卻會被台灣-拆哪。
註解很重要,為什麼會被「換柱」?筆者認為道理在簡單不過,洪秀柱及其競選團隊始終在低迷民調的漩渦中打轉,端不上太多的政策牛肉,自然無法吸引理性選民的青睞。爭取中間理性選民的青睞,唯有理性能透視爭議性的政策議題,透過政策合理化的辯證邏輯來論述,而非訴諸意識型態的感性召喚,但洪秀柱的選戰步調似乎是放棄中間選民的支持,而是要喚醒深藍民眾對國家認同的呼喚,難怪國民黨出現中南部立委急著跳船的政治氣氛。
宋楚瑜、朱立倫比較類似媒體議程端上來的牛肉。類似全國性選舉的總統及總統大選,基本上就是「政黨對決」,選民在兩兩比較候選人時,洪秀柱反而掉入「彼得定律」的陷阱,洪的從政資歷和政治歷練在黨內初選能脫穎而出,只能說明國民黨內權力矛盾陷入無解的矛盾。選民瞭解洪秀柱流露出的忠黨愛國、政治操守一流,但能否勝任總統大位與描繪日後國民黨繼續執政的願景?
與蔡英文相比,洪秀柱及其競選團隊的表現,明顯落後一個檔次,感覺像是北京派駐來台的輔選團隊,洪秀柱缺乏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的歷練,似乎也無法展現與美、日、中斡旋的能耐,可以說明為何洪秀柱在民調看好度始終不如蔡英文。事實上,媒體議程似乎懶得塑造蔡英文對決洪秀柱的戲碼,反而朝三暮四地期盼宋楚瑜、朱立倫參選,增加本次總統大選的傳媒話題。
無論柱柱姐正被China(拆哪)的危機,筆者想提醒讀者們認真思考一項問題:台灣歷經四次的總統民選,但普選的得票數無法和政府治理能力無法有效結合,乃當代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一大罩門。民選總統原先極為嚴肅、神聖、可貴,現在變得像每四年一次的選舉,幾乎是懲罰上一屆政府的復仇式投票,如同在百貨公司抽福袋一般,選民每四年抽一次福袋,這家福袋不好就換下一家,大家的眼光也就只有下一次的選舉,而非有下一個世代的關懷與遠見,再有遠見的政治家也只能配合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