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職生在2001年以前,必須參加四技二專聯招考試才能獲得進入大專院校就讀四技二專的機會。2001年以後,聯招被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以下簡稱統測)所取代。統測的誕生是因應教育改革的訴求,追求的是一種考招分離、多元入學的精神。然而,統測仍然是以紙筆測驗來做為分數依據,且比例甚高,這樣的升學方式我認為違反了技職體系的精神。雖說技職精神應是高職完立即投入就業市場,以基層技術人員的身分貢獻於社會。不過,即便如此,升學制度仍不該以紙筆作為唯一考量(雖然統測以外還有技優甄審/保送,但畢竟少數)。
針對這樣的怪象,我認為應該重新審定、思考四技二專、高職甚至是技職體系的定位與教育目的,並且就技職精神來徹底打造一個屬於技職人的升學制度。而所謂的技職體系的定位與教育目的,簡單來說便是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尊重每個專業領域的人才、適性揚才讓每個人依其個人特色來發展專業、實務重於理論、不怕辛勞的精神。
對於這樣的願景,我做出了以下內容作為未來修改技職升學制度的建議。
第一、新增術科並調整升學比例的影響:技職的精神在於實務,為了避免高職生淪為「會解書上複雜的電路板,卻不會最基本的焊接」的慘況,我主張新增術科測驗考試委員會並將原先的統測委員會改名為學科測驗委員會。同時,將學科比例從現行100%降為20~40%,術科比例從現行0%調整為30~50%,備審資料比例由各校決定的方式來確保高職學校維護技職精神。
第二、術科測驗內容多元化:高職目前共分十五個職群、七十五個科系,術科考試委員會可針對各學群、科系專業項目中挑選五項作為考試標準,設立375種考試項目,強制規定報考一項核心專業,自由報考兩項專業技能。考試的方法則依專業類型的不同以實作、實務性的方式出題,讓學生抽籤並完成題目所需進行實務操作並做結果評分。
第三、術科考試評分多元化:因技職體系有別於高中體系,涉及到專業訓練的部分,而專業技能若要用考試的方式來呈現,則會牽涉到其技能是否需要實際、當場評分的問題,於是我們主張各考試項目依其性質做現場評分或事後評分,評分方式則以五個委員進行評分,就評分結果進行平均,若差異過大則進行討論。(至於迴避等則參考相關檢定、考試的評分方式辦理)
第四、彈性轉換跑道之機制:為了避免學生在就讀高職期間,因與其原先預期之興趣不合,進而影響其在術科測驗的表現,或因其科系、類群的特殊性而導致學生無法作適性的科系選擇,應建立術科成績轉換、替代的機制,可成立專案小組或委員會的方式進行跑道轉換的審議,如術科成績可用相關科系、類群之比賽證明、科系轉換緣由相關說明書、術科成績藉由比例調整後轉換為申請類群之術科成績等方式作為術科成績的依據。
第五、控管、推廣日間部獨招:為了避免學生因為其家庭、個人興趣等因素考量想要做跑道的轉換,或者因落榜、術科/學科成績考差等因素無法順利的在現有升學體制中進行升學,應鼓勵各校保留20%之名額作為獨立招生之用,獨立招生之考試、錄取辦法則依各校訂定,不加以限制。
綜合以上五點,透過制度重新制定並做好學術科比例、術科考試內容、術科評分的公平性與多元性等層層把關來確保學生在學術科表現上都具有一定水準,並確保學生不會因學科成績不佳而影響升學表現,並因術科比例的加重進而挽救台灣現今高職實務能力不足的困境。除此之外,為了落實適性揚才的理念,應針對想要轉換跑道之學生提供解決方法。做好上述幾點把關與執行,並建立起獨立招生的概念與系統,相信台灣的技職教育會因為落實尊重專業、適性揚才、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而將技職體系推向顛峰,讓技職體系的學生成為國內外企業炙手可熱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