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以執政優勢,在國會強勢通過安保法案,賦予自衛隊未來得海外出兵,協助盟邦禦敵。在反戰思潮瀰漫的日本社會,安倍此舉無疑賭上政治資本,民調就此下滑,不滿意度也攀升,更催出民眾上街抗議。然而平心而論,只要是對東亞事務有些許研究,都會認同安保法案有其必要性。
二戰後美國主導下,日本被銬上「和平憲法」的枷鎖─永遠放棄任何武力與戰爭;戰後首相吉田茂,也奉此為施政圭臬,只專注經濟,盡可能忽略國防,成為日後五十年日本外交政策的依歸,政治學上著名的吉田主義(Yoshida Doctrine)。不過,這套準則,時至今日,顯得不合時宜,甚至牽絆國家發展。日本是經濟大國,卻無法發揮相應的政治實力。
日本在對外關係處理,過去只靠砸錢解決,即便兩次伊戰,日本都投擲相當可觀的銀彈,卻鮮少被人提起;就算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前往動亂地區如南蘇丹支援,自衛隊居然還要靠荷蘭軍隊保護,無法獨當一面。美國老早意識這點,隨著中國軍事急遽擴張之際,也望日本能幫忙分擔制衡。東南亞雖然二戰時被佔領剝削過,倒是樂見日本今日能在國防軍武上有更大空間,方便構築制中包圍網。
日本人若逕行把安保法案聯想至戰爭,就大力反對,實在是過於天真。中國赤裸裸的挑釁和侵略,就算因為有虧欠的罪惡感,甘願忍氣吞聲,但對於維持亞太和平穩定,一味指望美國,豈不是變相逃避責任?日本人醒醒,別再一廂情願!
作者 / 賀直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