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讓曹錦輝事件成為真正的勵志故事

  • 國際

改善台灣棒球環境,不要再有第二個曹錦輝,一味苛責球員,不解決根本問題,只會讓假球文化繼續下去。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在中華職棒涉及假球案,遭到台灣球界封殺的投手曹錦輝,這幾年苦練有成,今年被MLB道奇隊以小聯盟合約重新簽下,最近重返大聯盟。這樁高度爭議的事件讓大家議論紛紛,有人主張應該追殺到底,要向MLB鄭重抗議,也有人認為這是浪子回頭的勵志故事,畢竟不算壞事。

曹錦輝假球案至少牽涉到3個層面,幾個看似矛盾的觀點,其實未必不相容。有些非運動迷會有疑問,為何打假球應該被封殺到底?何況曹錦輝又沒有真的打成假球,也被宣判無罪。簡單來講,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行規與職業道德,別人怎麼看,往往是領域存在價值的關鍵。

例如媒體報導講究真實,假如製造假新聞,那麼以後大家對媒體沒了信任,如此整個媒體將成為笑話,對媒體業界當然十分不利(想想最近鬧很大的陳澄波很緊張事件);又像是科學界,假如包容造假的科學家,如此一來,以後社會大眾將對失去對科學研究的信任,科學家也不用在社會上立足(很少科學家由於造假有法律責任,但絕大多數從此不見容於學界)。

這也是為何許多球迷認為曹錦輝的行為到了「背叛」棒球這麼嚴重。常有人誤會「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這是錯的,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兩者主掌不同的規範。曹錦輝答應放水,儘管陰錯陽差沒有執行,所以被判無罪,在法律上沒有問題,卻不代表他在「職業道德」上可以脫身。

假如一個職業聯盟對這麼明顯的放水行為不用最嚴厲的態度追究到底,這個聯盟也將喪失最後一絲公信力,因此中職與台灣球界不但應該封殺曹錦輝,還要追殺他到天涯海角,向MLB嚴正抗議,如此才配得上自己的角色。然而,曹錦輝有錯,不代表中職沒有問題。

眾所皆知,中職創立多年以來問題重重,被嘲笑是「草創20年」,一直到前任會長黃鎮台大刀闊斧改革,才比較有個樣子。這個血汗工廠球員不但薪水不高,還普遍缺乏保障,資方說解約就解約,而台灣球員多數在畸形的環境中長大,除了打球什麼都不懂,這種特殊的生態構成了假球絕佳的培養皿,幾十年來爆發數次假球案,球員抓走一批又換一批,同樣的事卻一再重演,而且遍佈各隊與老中青各代,可見假球是結構問題,不可能透過單方面懲罰球員根除。

這個環境下,弱勢的球員打假球,該禁賽該封殺當然不可手軟,然而假如一味苛責球員,卻忽略結構因素,那麼也只是見樹不見林,只是這仍不代表假球可以被接受,球員應該被原諒,因為結構是一回事,個人的選擇與作為是另一回事。

也許有人會覺得自己也沒多正派的中職,對放水球員追殺到底是偽君子,但答應打假球,背叛棒球的球員,難道不是真小人嗎?也許是有苦難言的小人物,但還是真小人!(順帶一提,曹錦輝在球界並非什麼弱勢小人物)

假如在我們第三者看來,中職與曹錦輝是偽君子與真小人的關係,那麼MLB當然也可以用這個角度看。曹錦輝背叛中職與台灣觀眾,但他沒有背叛過MLB,也沒有背叛MLB的觀眾。

MLB看到的中職與曹錦輝,是一個荒謬的結構,把偽君子當作笑話,不理會其意見,而真小人,在荒謬的笑話裡是小人角色,在MLB的正常結構裡,吃牛排的孩子不會變壞,所以,MLB帶回真小人,打了偽君子的臉,這跟真小人事後投出怎樣的成績無關……偏偏太多人搞不清楚這點。

曹錦輝在台灣打假球是錯的,去美國換個環境繼續打球,只要MLB接受,那麼除了中職與受害當事者以外,大家沒什麼立場好說嘴,了不起拒看道奇隊。以中職的立場,還是要抗議到底才對得起自己的角色,同時也應該要改善環境,從偽君子進步為真君子,如此,曹錦輝事件才能真的成為勵志故事。
 

延伸閱讀:

美國人眼中的台灣棒球界:《[外電] 灰色地帶:從曹錦輝事件看台灣的假球文化》

作者 / 費文侯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打假球 曹錦輝 職棒
2015-07-12 費文侯

Post navigation

齊瓦哥醫生—奧瑪雪瑞夫謝幕 → ← 讓中華民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吧!

One thought on “讓曹錦輝事件成為真正的勵志故事”

  1. Howard says:
    2015-07-12 at 23:25:45

    曹錦輝能上大聯盟是他的事..
    他打假球也是鐵錚錚的事實..絕對不能當勵志故事..
    更可悲的是.. 作者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不知所云”的文章..毫無知恥心..真是哀哉..

    Log in to Reply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如何解決台灣勞動力不足之議題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身邊很多人開始討論台灣的人口問題?像是生育率變低啦、少子化,甚至有人說未來找不到人來工作,整個社會會「老化」得很嚴重。這些聽起來好像是很遙遠的問題,但其實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台灣現在最大的一個挑戰之一就是「勞動人口」越來越少。簡單來說,就是能出來工作、願意工作的壯年人口(大概20歲到64歲之間)越來越不夠用了。原因很簡單,我們的長輩──也就是嬰兒潮那一代的人──他們年紀漸漸大了,開始退休,而年輕人又越生越少,人口沒有補上來,那誰來工作?誰來扛起這個社會的運作?這真的是很現實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辦法當然是鼓勵大家多生小孩,可是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見效的事情。從一個小孩出生,到他能夠出社會工作,至少要20年。而且要養一個小孩長大,家庭、社會和國家都要投入很多資源,像是教育、醫療、托育、學費補助等等,這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說實話,現在很多年輕人自己都快養不起自己了,哪還敢生小孩? 因此,除了長期的生育政策之外,一個更快、更有效率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勞動人口問題,那就是開放移民。 移民這個概念,其實在很多國家都不是新鮮事,像是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德國等等,他們都有針對特定的行業開放外國人移民,來補足他們國內缺乏的勞動力。不是沒有外國人來工作,但目前大部分都是以移工為主,而且很多政策都不夠開放,讓一些真正想來台灣長期工作、甚至定居的人,處處碰壁。 其實,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國家,我們本來就應該更有國際視野、更願意開放與世界接軌。我們不能一直守在自己的一小塊土地上、靠自己的少少人口撐整個國家。尤其在全球化這麼發達的今天,人才是會流動的。如果我們能針對特定的專業領域,比如說科技、醫療、工程、農業、甚至是照護服務,開放外國專業人士來台,不僅能馬上補足我們的人力需求,還有可能讓台灣的產業更有競爭力。 而且從一個更務實的角度來看,外來移民來台工作,他們會在這裡生活、消費、繳稅、租房甚至買房,也會使用本地的交通、餐飲、教育等資源,這對我們的整體經濟是很有幫助的。長遠來看,如果這些移民願意落地生根,成為我們的鄰居、朋友、甚至家人,那不就是幫台灣補上人口、文化和勞動力的空缺嗎? 當然,有人可能會擔心說,這樣會不會搶走本地人的工作?會不會造成文化衝突?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疑慮。但重點是政府要怎麼設計一個平衡的制度,像是針對缺工的行業優先開放、設立語言與文化整合課程、保障本地人的就業機會等等。這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決心與政策上的調整。 台灣的勞動人口正在快速萎縮,而我們不能只靠自然出生來等人口成長。開放移民,是一個可以快速補足勞動力缺口、讓台灣繼續往前走的可行方式。當然這需要謹慎規劃,但不做的話,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台灣如果要走得更遠、更有未來,就必須學會擁抱改變,學會和世界接軌,勇敢打開門迎接新的可能。

U.S. Dual-Track Strategy

On August 21st,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 Director Raymond Greene met with Taiwan’s Minister of National Defense, Wellington Koo. The following day, he sat down with five Kuomintang (KMT) […]

核電該往何處去?從科學看臺灣核能政策

最近核三公投剛落幕,同意票數雖然與不同意者有4:1的差距,然而依然未過門檻,胎死腹中。其實,問題不僅是核廢料的處理,而是對於冷卻水的取得的爭議。按照核能科學,為了降溫核能散發的高熱量,就會用淡水降溫反應爐,然而核三緊鄰墾丁,取用的確是海水,只要一個失誤,海水混入了輻射能,將會汙染海洋,而魚群變成輻射魚(所以早期發現秘雕魚,就是畸形魚),我們連魚都吃不得,將會變得更加貧窮,甚至得面臨孩子營養不量甚至餓死的悲劇。 回想當年,越戰期間,美軍為了消滅越共,居然撒下橙色劑,也就是枯葉劑,而使越共難以藏身,但如此卻汙染土壤,越南又是以農立國的國家,因而使得許多越南小孩變成畸形,為了戰爭而慘無人道,而使食物鏈被破壞,反過來使美國人受到報應,那又與當年日軍南京大屠殺,見人就砍頭,成為軍國戰爭機器,還有國軍為了抵擋日軍南下,而炸毀花園口大壩,任由黃河潰堤氾濫,戰勝又有何用?難怪不到四年政權易手,更不用說是國民黨開第一槍的!        其實,高中物理有提到,核能並非只有核分裂,還有核融合,太陽就是氫原子核融合最好的例子,美國今年一月左右已經有了打造核融合新電廠的計畫,雖然規模較小,但至少可以多蓋幾個,而且安全不用怕能量過多而爆炸,也無須在處理核廢料。這就是賴清德政府一再強調的小型核能廠,而大概能被普遍接受的原因。換句話說,任何公投議題必須講求科學,問政必須有根據,而不是恣意的濫用公投,製造民間對於政府不信任,阻礙政府施政,為自己一黨之私營利,如此一來,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都能自有出路,如同西洋棋和局,雙贏策略,才能力抗中共好戰性格,專心內政,成功製造和平,讓後代記得這些歷史,學歷史鑑往知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才有意義!

川普式現實交易:烏歐領袖會川對照台灣現實處境?

當烏克蘭戰爭進入新階段,澤倫斯基親自帶領歐洲多國元首赴美,尋求持續軍援與安全承諾,美國總統川普卻以「軍事支出換取支持」的現實主義姿態要求歐洲提高軍事預算,甚至加碼採購美製武器,此一交易真換得川普大帝歡心。「現實交易」式的國際政治恐將主導新時代,不僅衝擊跨歐美關係,遠在千里外的台灣心有戚戚焉,美台關係是否仍維持「戰略模糊」,台灣政府該是重視美台關係定位,不在侷限共享價值觀而是利益。                   烏克蘭戰事尚未見曙光,俄羅斯依舊虎視眈眈。川普政府將「安全」轉換為「商品」的做法,使北約盟邦被迫在價值與成本之間抉擇。歐洲各國雖口頭強調民主同盟,但在面對川普要求提高國防支出、購買美國武器的壓力下,難掩分歧與焦慮。對美國而言,這不僅是分攤戰爭成本、暗藏軍火利益,更是延續軍工產業優勢的絕佳契機。                然而,這種鈔票換安全」的邏輯,正逐步消解二戰後形成的「價值同盟」概念。民主國家被迫接受安全承諾的有條件性,某種意義上削弱了民主共同體的凝聚力,為俄羅斯與中國這類威權國家提供宣傳素材。相較於美國,中俄因政體因素,可因領袖意志及國家威望犧牲經濟福祉,進行「大撒幣外交」,換取國際認可其霸權地位,在無美國威攝下各區域衝突將一觸即發。     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雖承受巨大損失,但透過能源出口與戰時經濟,仍維持經濟韌性。另一方面,中國則選擇以「中立調停者」姿態出現在國際舞台,實際上卻暗中加強與俄羅斯合作,並在亞太地區展開對台灣與周邊國家的軍事施壓。     當美國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從盟友口袋中掏錢之時」,中俄卻把握機會塑造分化資游陣營機會。俄羅斯提供戰略牽制,中國則透過經濟與政治影響力試圖分化西方陣營。在這種局勢下,台灣所面對的不僅是軍事威脅,更是全球格局中的政治孤立風險。                台灣長期以來依靠美國的「戰略模糊」維持安全,既避免觸怒中美,於維持現狀與否間取得恐怖平衡,必要時仍依賴軍事與政治支持。然而,川普式現實交易可能帶來兩種不安情境。第一,美國可能繼續口頭保證支持台灣,但實質安全承諾將以軍購與經濟利益作為交換條件。台灣若無法持續大規模軍購,可能面臨安全保護減弱的風險。第二,係最引人擔憂者,若川普選擇以「大國私了」方式處理台海問題,不排除出現某種形式的「交易」,例如在經貿或戰略交換下,弱化對台安全承諾,甚至默許中國擴張行動。因之,台灣因此需面對殘酷現實:民主價值或許不足以單獨保障安全,唯有強化自主防衛能力、建立多邊安全合作,方能減少因美國政策轉向所造成的風險。     […]

Recent Posts

會勒人脖子的黨主席

會勒人脖子的黨主席

你我小公民會吃驚會有勒人脖子的黨主席?當然不奇怪!有暴力、暴動傾向的團體和他們的頭頭,不時不會來這麽一下,來團結羣眾,糾合戰鬪力,才會令人奇怪呢 ! 這是都市游擊隊,街頭巷戰訓練的一部份。要不這樣,怎麼有朝一日,義無反顧,幹它一回,「陣前起義」呢! [...]

More Info
賴總統能夠從內外交困中突圍嗎?

賴總統能夠從內外交困中突圍嗎?

在經歷關稅、大罷免失敗等內外打擊之後,賴總統的形象和信任度受到嚴重衝擊,多個民調都顯示出賴總統的支持度大幅下降,並且警示未來可能繼續下降,不僅如此,賴總統日前要求執政黨立院總召柯建銘為大罷免失敗負起政治責任,為柯建銘所拒絕,不少觀察家認為賴總統剩餘任期非常有可能深陷「令不出總統府」的跛腳鴨困境。   [...]

More Info
老台北的公共浴室文化

老台北的公共浴室文化

      [...]

More Info
如何解決台灣勞動力不足之議題

如何解決台灣勞動力不足之議題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身邊很多人開始討論台灣的人口問題?像是生育率變低啦、少子化,甚至有人說未來找不到人來工作,整個社會會「老化」得很嚴重。這些聽起來好像是很遙遠的問題,但其實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