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課程,要求學生向企業索取五十萬元贊助到南湖大山縱走,爭議持續延燒。再討論台大領導學程登山募款的爭議之前,筆者想先透露一點自身對登山這門學問的奧義。
台灣擁有百嶽的地質特性,每一山岳都有不同的變化與特殊性,讓台灣的確有培養國人登山的習性與愛好,國人發展登山組織、設備、技術也不斷提升,大大減少登山的風險性,大致跨國企業行號,小至學校社團組織。都有不同型態的登山組織社團,愛好登山者甚至可以組團挑戰國外的山岳,對於登山這門意義,國人早有感知。
就筆者來看登山的意義,可視為登山是一個吃苦耐勞的探險運動,為了登頂過程中必須忍受孤寂,培養的人機警與勇敢,筆者每次爬山登頂的過程中,身體會出現勞累,心裡有各種雜念,一旦登頂完成目標,心靈是另一番境界。若是團隊登山更具挑戰性,因為集體登山能培養共患難的精神,因為目標不是要搶第一個登頂,而是相互協作讓每個人都能登頂。登山也富有健康保健的意義,登山對於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調,均有助益,消耗身體內多餘的脂肪,延緩人體衰老,達到放鬆心情,降低心理壓力。
登山更為意志力的考驗,征服一座高峰對登山者來說是嚴厲的自我挑戰,不斷地挑挑戰生理與心理極限,尋求與自然直接的對話,體驗萬物生長的奧秘,豐富人類求知的探索過程。登山更能培養的團結、聯繫與合作,登山不僅是目的,而是拓展自身生命的高度。閱讀李登輝前總統的自傳中,發現他以前喜歡假日一人去獨自爬觀音山,因為體驗獨自的感覺,讓他感受到一個人維持自身政治信念的重要性,這對他日後從政具有啟發性,所以在李登輝的從政過程中,不偏好結黨營私建立黨羽,因為他堅持選擇相信個人的政治信念。
許多愛好登山者不見得說得出來為什麼會去爬山,日常生活中遇見許多長者假日相約去爬山。其實在紛擾的生活中度過久了,人總會忍不住走向自然,尤其一直過著相同頻率的生活時,面對大眾媒體、電腦網路,許多時候對於自己該做些什麼感到茫然,與人群產生疏離感,自我價值混淆等,就會想要追尋自己個體的存在意識。
成語「登高望遠」道盡一切,登上高處,看得更遠,也希望獲得更深層的意義:思想境界高,目光遠大。人類認為自然懷有一種無比的力量,因此人類崇拜、尊敬自然,在歷史上不難發現這樣的痕跡,瀏覽台大領導學程同學架設網站的企劃中,鮮少提到探索生命、自然的奧義,其實有些可惜,或許還是需要人生經驗不斷地沈澱,也不忍苛責這群台大學生。據目前得知該團隊業已募得四十萬新台幣捐款,證明台灣仍然是個開放、多元、可愛的社會,國人可以針對此次爭議做出反省與批評,也得尊重選擇的背後不同捐款人的理由,更希望這25名台大同學能從此事件中體驗到「登高望遠」,而非「好高騖遠」。
作者 / 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