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是虛幻的,「終戰」才是真的。
5月初從俄國開始,美、英、法、加等國陸陸續開始要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週年。而到8月,中國、韓國和北朝鮮等國更陸續要舉辦二戰勝利或國家解放70週年,因此不時會有新聞報導各國老兵授勳或是盛大舉辦解放慶典、閱兵大典等活動。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亦不落人後,近日除了要授勳健在「抗戰」老兵,7月還要舉辦「抗戰勝利70週年慶祝儀式暨國防戰力展示活動」。
但是問題來了,台灣有什麼理由慶祝「抗戰勝利」?二次大戰時,台灣是日本人的殖民地,而除了像李友邦等人赴中成立「台灣義勇隊」之外,多數台灣人如黃金島、吳振武、許崙墩和許昭榮等人,都是或志願或被迫去當日本特別志願兵或軍伕,前往中國或東南亞、南太平洋跟中國、美國、英國等同盟國軍隊作戰,大戰末期台灣人還跟著日本人一起「疏開」、「走空襲」。而這些空襲行動,中國軍隊也有份。簡言之,台灣人在二次大戰時根本就是站在同盟國的敵對方,如此何來慶祝「戰勝」的理由?
可是若說「戰敗」,台灣人在這點又很尷尬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降書簽定、戰爭正式結束之後,台灣就根據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部的「一般命令第一號」成為由中國戰區代表受降及佔領的地方,而不像日本是由美國佔領,台灣的居民(包括滯留在日本者)也被視為「第三國人」-非日本人。這使台灣人跟朝鮮人一樣不被視為戰敗國人民,因此對台灣人來說也不存在「戰敗」這回事。
既然戰勝或戰敗都跟台灣沒有關係,那麼二次大戰的結束對台灣的意義就很單純,就是「終戰」-戰爭結束並擺脫了殖民地地位的束縛。這並不代表二次大戰對台灣沒有意義或意義微小,這場20世紀乃至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讓大批台灣人魂斷異鄉,也讓台灣各地滿目瘡痍。但戰爭的結果也讓台灣人不再被視為哪一個國家所屬的殖民地人民,從而終於有機會「做自己」(雖然很快就又被中華民國政府攪局),這才是二次大戰對台灣和台灣人意義最重大的地方。
「戰勝」是虛幻的,「終戰」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