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率團登陸會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陪同出席「朱習會」的國民黨立委舉行記者會,稱許朱立倫此行成果豐碩,其中吳育昇委員慷慨激昂地:朱立倫在中國,還兩次提及「中華民國」,甚至在習近平面前勇敢說出,沒有不禮貌、也不唐突。筆者看到新聞畫面,不禁莞爾一笑,心理卻是有些難過,想起一段歷史:重慶協商,主客易位。
1945年毛澤東雖以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被美國人勸上飛機穿著中山裝帶著考克帽,塑造孫文傳人的形象,卻帶著坎坷不安的心情,會見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毛澤東在晚宴舉個酒杯,高喊:蔣委員長萬歲!相隔一甲子,2015年朱立倫以國民黨主席之姿,會見目前中國政府的最高政治領導人-習近平,朱主席沒有高喊習總書記萬歲,卻要逐一引薦出席人員,與習總書記握手,看著習近平氣定神閒,被握手之人不知現場有何感受?看著這一幕的台灣人不知又作何感想?
吳育昇委員一定沒有經歷過1945年的「重慶談判」,筆者也沒有,但筆者讀過一些歷史,知道歷史演進是很諷刺的過程。歷史上的「重慶協商」,指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重慶舉行的政治會議,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進行的談判,該次談判是政治協商會議的序曲,雖然它本身並未解決具體的實質問題,但國共雙方達成了用政治協商的手段解決爭端的初步意向,為後來幾個月政協會議,製造了一些和平氣氛,卻也埋下無可避免的結果-國共內戰全面開打。
雖然該談判期間國共最高領導人會晤,但主要工作由國民政府代表王世傑和中共代表周恩來完成,其最高領導人並未參加具體談判,此後國共談判逐漸轉入具體問題,並圍繞一系列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較量。談判模式是以國民政府與中共的方式進行的,後來政治協商會議時,國共兩黨以黨派對等方式進行。事實上,重慶談判與後續協商會議拖垮國民黨的戰爭節奏,直到1947年3月,內戰前的國共談判才以失敗告終,不到兩年的時間,國民黨主力部隊在三大會戰中失利。
這次的在上海的國共論壇和北京的朱習會,國共兩黨仍舊老生常談,演出一齣大家都不敢越線的戲碼,國民黨姿態低到幾乎行禮如儀。事實上,1945年的重慶會談,共產黨表面上低姿態和談,私底下爭取逆轉情勢的機會,而1949年國共內戰末期,在北京的會談,更讓國民黨受盡羞辱,和談最後破局,國民黨被迫丟掉中國的江山。按照郝柏村在書裡面的說法,當時抗戰勝利,國民政府卻召毛澤東到重慶,顯然失策。蔣、毛既要舉行高峰會,必須有充分準備及預備磋商,獲得共同結論,而後才可舉行。因高峰會如失敗,則後果嚴重,寧可不舉行。
套用郝伯伯的看法,國民黨當時對於毛澤東到重慶,可謂毫無準備,完全照毛的提案商討,先天已立於被動地位。朱立倫去了一趟中國,完全按照共產黨的劇本演齣,朱習會上也處於被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