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Plus平台前英國籍主管艾永青(Ed Moon)近日揭露在工作期間,因新聞內容對美國總統川普有不當形容遭撤下,更批評因為大罷免導致公共空間遭極端言論限縮,在台灣輿論圈引發軒然大波。對此,財經媒體人胡采蘋直言,TaiwanPlus找來的記者沒人做過流量高的影片,不但得罪川普政府、被請走還要痛批台灣不好,「這筆錢丟到水裡了」。
經歷這場風波,後續TaiwanPlus恐將面臨在野黨團檢討,經費不再被支撐。而在艾永清發文以後,支持執政黨的同溫層對於此平台的信任度也所剩無幾,影響力將被邊緣化。實際去訪問TaiwanPlus,作為廣宣平台的IG的最新文章還停留在數個月前,雖然仍有製作數位內容,但是觀看人數慘淡,這場花費台灣納稅人58億元的美意恐就此搞砸。
TaiwanPlus是台灣首座英語頻道,希望可以傳遞在地觀點,讓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過去在疫情期間,台灣防疫做得很好,但在世界依舊受到中國打壓,主體性受到邊緣化,因此產生開設英語頻道的構想。
但是這計畫由政府發起至初便受到大量的阻礙,文化部在2020年委託公視建置英語網路影音平台,卻被批評「大外宣」,導致部分公視高管辭職抗議,後來計畫由中央社承接,2022年移交公視經營。中央社是政府經營媒體,而公視是國家經營媒體,雖然轉給國家後未來有足夠預算支應,但是卻也被立場超然的媒體人主導,導致偏離當初設立頻道的初衷。
天下雜誌報導,TaiwanPlus欠缺台灣觀點的新聞編採方針,由對台灣認識有限的外籍員工與外籍顧問主導內容,相對於本地自採新聞,他們更重視非洲環保議題,在重要的國際和兩岸議題,也缺乏台灣視角的分析,完全依循國際電視台的標準,且內部員工也為「傳遞台灣聲音」的主要目標產生分歧,讓當初的美意打折不少。
胡采蘋指出,面試來的記者無法製作流量好的內容,對宣傳台灣沒有幫助,不如完全發包委託製作,由承接方提計畫並撒預算給Youtuber或TikToker。
事實上,天下雜誌與胡采蘋分別指出TaiwanPlus在新聞部與節目部的侷限,但這些組織崩壞表象並非局部改革可以化解,想要解決問題,台灣執政者必須重新思考TaiwanPlus存在的意義。
如果台灣執政者需要TaiwanPlus推廣台灣文化、傳遞台灣的魅力,讓世界看見台灣,選擇完全發包委託製作方案,讓受歡迎的網紅明星一同推銷台灣,這是最合適的作法。
若執政者需要國際媒體傳遞「台灣的聲音」,那麼尋找重視台灣的新聞媒體人是當務之急,更要尋求組織內部的共識,甚至要思考擺脫公視的體制,以避免讓「獨立超然」的媒體人挾持組織運作。
一個英國籍主管並不會搞砸TaiwanPlus平台,但模糊的目標、不受控的組織運作導致的結構性矛盾,才是導致美意搞砸的主因。
作者/Os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