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是中國國民黨主席的熱門人選,在美國宣布對台關稅20%之後,盧秀燕市長竟然脫口說出:在此艱困時刻要成為政府的「後盾」。讓人解讀:盧秀燕市長也不見得要去參選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
目前,中國國民黨雖然是最大的在野黨,但已經打破連續八年在野無法再執政的台灣紀錄,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已經不是眾人拱,而是個要挑重擔的位子。倘若,盧秀燕市長真的當選了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至少會面臨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市長與黨主席的角色衝突。做為一個市長,一個「媽媽市長」,每個台中市民、每位選民、每家企業,當然不分男女、不分黨派、不分大小,都是媽媽市長的小孩;然而,做為一位黨主席,尤其是「最大反對黨」的黨主席,勢必一定要對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做到:最大反對與最大監督的工作角色。
第二座大山:面對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必須直球對決不能迴避。若盧秀燕當選了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在兩岸關係上,敢不敢像「館長」陳之漢一樣說出:自己是「中國人」?在台美關係上,敢不敢向美國對台的高關稅說:「不」?
第三座大山:若在2026地方選舉的成績不佳,如何挑戰2028總統大位?倘若,盧秀燕真的當選了中國國民黨主席,要面對的第一場硬仗,就是:約一年後的2026地方選舉,對於要挑戰2028總統大位的盧秀燕而言,勢必是一場「只許勝不許敗」的地方選舉。
朱立倫主席為何會提前拋出「交棒說」?以朱立倫自己而言,只要在823的大罷免與核三繼續商轉的公投,打出不錯的成績,那麼就可以丟開黨主席這個「燙手山芋」,而在政治道路上重新開始。
簡言之,到底:參選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對於挑戰2028總統大位,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盧秀燕可是要多為自己想,而且,必須好好地想清楚了才行。
作者:孫榮富